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前言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尽管随着现代银行信用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元化,但信用风险仍然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者
王燕
机构地区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出处
《金融发展评论》
2013年第3期143-148,共6页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view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银行信用评级
企业信用风险
非财务因素
资产负债率
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体系
偿债能力
存货周转率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张雪丽,杨中原.
基于组合赋权的银行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
.商业研究,2010(9):36-38.
被引量:4
2
陈怡希.
基于ANP的银行信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J]
.时代金融,2010(5X):60-61.
被引量:2
3
刘杰.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11S):83-84.
被引量:8
4
薛波.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探析[J]
.济南金融,2006(5):20-23.
被引量:1
5
方先明,熊鹏.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测评价的新思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7):13-18.
被引量:5
6
王雪青,马辉.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灰色关联评价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26-28.
被引量:3
7
方洪全,曾勇.
对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比较[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13(3):214-217.
被引量:10
8
Odum HT.System Ecology: An Introduction,1983.
9
Odom M D,Sharda R.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1990.
10
Anthony Saunders.Credit Risk Measurement: New Approaches to 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1999.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
组合预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管理工程学报,1999,13(1):11-14.
被引量:68
2
马军炜,白宁.
美国“骆驼评级体系”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J]
.西安金融,2004(8):32-33.
被引量:9
3
林海明,林敏子.
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应用辨析——兼与《我国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一文作者商榷[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9):155-160.
被引量:61
4
李慧萍.
上市银行信用风险披露研究[J]
.金融会计,2005(3):14-17.
被引量:6
5
沈红丽,金善女,丁建新,金浩.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35(5):56-60.
被引量:4
6
马玉超,黎继梓.
发达国家信用评级制度借鉴[J]
.商业研究,2006(22):142-146.
被引量:11
7
金秀,靳冬利.
基于骆驼评价指标的中国银行经营效率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07(5):69-71.
被引量:3
8
陈华.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企业信用评估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7):192-194.
被引量:3
9
世界银行.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0
[3]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23 (9): 189- 209.
共引文献
27
1
高志.
SOM神经网络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7(14):498-499.
被引量:2
2
郭宁宁.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的国际比较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2):105-108.
被引量:2
3
解秀玉,管西三.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基于制造业数据[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0(4):58-68.
被引量:20
4
宋纪宁,杨名.
基于AHP-OVP模型的银行信贷客户选择评价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3):31-33.
5
郭斌,戴小敏,曾勇,方洪全.
我国企业危机预警模型研究—以财务与非财务因素构建[J]
.金融研究,2006(2):78-87.
被引量:25
6
李思慧,邹新月.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64-66.
被引量:2
7
刘婷婷.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现代商业,2007(20):203-204.
被引量:1
8
邵科.
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应用研究[J]
.商业时代,2009(33):79-81.
被引量:1
9
翟清兰.
基于Logit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1):39-42.
被引量:1
10
张立.
信用卡透支业务风险测量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8):163-164.
被引量:2
1
王卫东,杨雪萍,李国斌.
关于银行内部及外部信用评级的思考[J]
.济南金融,2006(1):35-36.
被引量:3
2
杨猛.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现状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32-133.
被引量:1
3
韩枫.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J]
.上海金融,2003(6):52-54.
被引量:2
4
程国洪.
试论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J]
.武汉金融,1996(5):21-22.
5
金融机构动态[J]
.中国外汇管理,2004(6):7-7.
6
冷成松.
中美商业银行评级制度比较[J]
.南方金融,1997(2):37-38.
7
曾刚.
信用评级与银行信用评级[J]
.银行家,2004(7):21-24.
被引量:2
8
徐泽.
应用商业承兑汇票降低融资成本[J]
.冶金财会,2013(11):28-29.
9
热点问题评析[J]
.四川省情,2011(10):58-59.
10
环球快讯[J]
.中国外汇,2011(15):8-9.
金融发展评论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