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学空间及其创设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教学空间是指教学活动和事件得以展开的特殊的物质环境,也是教学主体借助其他教学要素进行交往的场所。教学空间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限定性与伸展性、整体性与生成性等特点。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空间,就要突破把教学空间仅仅限于教室的狭隘视角,不断优化教学空间结构,开拓新的教学活动领域,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空间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作者
段兆兵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课程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关键词
教学空间
交往
环境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68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21
参考文献
2
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2006,27(1):3-9.
被引量:369
2
(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著,蒋梓骅译.实践感[M]. 译林出版社, 200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郭元祥.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1):38-42.
被引量:86
2
陈桂生.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1):8-10.
被引量:66
3
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6.
4
W·卡尔.新教育学[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6.94,113-114,113.
5
W·卡尔著.《新教育学》[M].台湾师大书苑,1996年版.第94页第207-208页.
6
W·卡尔.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原理[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59、562.
7
朱晓宏.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评“理论脱离实践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
8
皮埃尔·布迪尔.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24,83,126,102.
9
郑金洲.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A].熊川武.教育研究的新视域[C].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44.
10
.毛译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288.
共引文献
368
1
孙利君.
数字化赋能英语听说机考的创新实践[J]
.浙江考试,2022(8):3-8.
被引量:1
2
黄嘉莉,陈振宁,宋萑.
藏区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最适理论的实证探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4):64-76.
被引量:5
3
李毅恒.
幼儿记录:教师支架下的自主建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5):70-77.
4
梁君.
SPOC混合模式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逻辑探究[J]
.理论观察,2021(6):22-25.
5
李太平,韩海棠.
教育学者在介入实践中发展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8):61-68.
6
曲中林.
直面教育实践冲突[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11-14.
7
宋建军.
解读新课程改革:基于教师实践逻辑的立场[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0):70-75.
8
杨颖东.
场域:解读学校变革的一种社会学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2013(2):58-63.
被引量:6
9
韦永强.
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构建[J]
.成功,2010(5):167-168.
10
吕寿伟.
论教育博士的实践逻辑[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29-34.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26
1
赵永春.
谈室内环境中色彩的设计[J]
.职大学报,2007(2):22-23.
被引量:3
2
陈秉公,刘英莲.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殊“双主体结构”与教学规律[J]
.教育研究,1998,19(1):31-35.
被引量:13
3
倪怡.
教室及其多样化[J]
.全球教育展望,1987,18(3):81-81.
被引量:5
4
田慧生.
教学环境论[J]
.教育研究,1995,16(6):47-51.
被引量:38
5
刘云杉.
教学空间的塑造[J]
.教育科学研究,2004(6):10-12.
被引量:26
6
刘宝存.
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9):17-22.
被引量:188
7
宋孝忠.
走向智慧教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24-26.
被引量:17
8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3-19.
被引量:119
9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2006,27(1):3-9.
被引量:369
10
李洁,李志民.
新型中小学普通教室学习环境初探[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2):163-16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9
1
向葵花,张裕鼎.
基于学习中心理念的混合式对分课堂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
.湖北招生考试,2019,0(5):52-55.
2
齐军.
教学空间的内涵、影响因素及现状反思[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5(1):12-15.
被引量:4
3
许亚锋,塔卫刚,张际平.
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2):22-31.
被引量:26
4
许亚锋,陈卫东,李锦昌.
论空间范式的变迁:从教学空间到学习空间[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1):20-25.
被引量:41
5
金红珍.
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2):43-48.
被引量:29
6
张春兰,李子运.
智慧教育视野中未来学习空间的重构[J]
.现代教育技术,2016,26(5):24-29.
被引量:25
7
潘梦霞,刘慧.
走出知识教学的困境——基于《品德与生活》和《道德与法治》的比较分析[J]
.中小学德育,2017(10):43-45.
被引量:1
8
王星,徐影,张勤茹.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空间设计与应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107-116.
被引量:1
9
方玉春.
教学空间设计下的校本化学习变革[J]
.文理导航,2023(24):31-33.
二级引证文献
121
1
王珏.
论对话协作的教师学习空间设计——基于TSpace工作坊的实务体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0):79-84.
2
张淼.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范式转换与实践理路[J]
.当代青年研究,2021(6):108-114.
被引量:13
3
罗长元.
现状审视与优化策略:论中小学教学空间的变革[J]
.课程教学研究,2023(2):17-23.
4
黄贤东.
基于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实践分析[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4):128-129.
被引量:1
5
苏红丽.
“后示范”下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1):276-277.
被引量:2
6
陈海松.
“磨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其应用探析——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3):28-29.
7
许亚锋,陈卫东,李锦昌.
论空间范式的变迁:从教学空间到学习空间[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1):20-25.
被引量:41
8
王麒,许亚锋,李锦昌.
学习空间的参与式设计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6(1):48-56.
被引量:11
9
杨小峻,许亚锋.
翻转课堂在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基于学习空间的准实验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65-73.
被引量:14
10
杜星月,李志河.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6,26(6):34-40.
被引量:35
1
魏立言.
素质新探[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1995(6):4-5.
2
江苏:加快推进学校艺术教育[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14,0(9):54-54.
3
汤淑琴.
当代学生品德教育探索[J]
.新课程,2015,0(23):12-12.
4
江苏明确义务教育各年段艺术课程须达总课时11%[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0(4):76-76.
5
王军红,周志刚.
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69-72.
被引量:5
6
尹浪,范会勇.
教师反思的域、限与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教师反思的反思[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3):56-59.
被引量:2
7
人为什么会近视[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09(2):29-29.
8
孙荔.
制度的教育和非制度的人[J]
.学术探索,2014(11):137-141.
9
韩延伦.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
.继续教育研究,2006(6):10-12.
被引量:3
10
龙剑梅.
论课堂传播中知识信息及其渠道的特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3):93-99.
被引量:8
课程教学研究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