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萌”与“萌え”的中日对比研究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萌货"、"卖萌"、"萌翻了"等等与"萌"相关的词组,这一富有新意的词语与日语中的"萌え"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但是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萌"在中日两国的使用也呈现出诸多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搜集大量中日语料,对比"萌"与"萌え"的词性、词义和使用方法,试论汉语的"萌"和日语的"萌え"在使用上的异同。
作者
杨竹
孙莲花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5-98,18,共5页
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
关键词
"萌"
"萌え"
词性
中日对比
分类号
I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1
蒋兆雷,叶兵.
关于都市“萌文化”现象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0(3):75-77.
被引量:19
2
齐珮.
从日语“萌”的语用意义看青年亚文化生态体系特征[J]
.外语学刊,2010(4):87-90.
被引量:18
3
王晓.
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10-18.
被引量:20
4
谢亚军.
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与结构特征探讨——省力原则的视角[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1):49-50.
被引量:20
5
相田美穗.萌えゐ空間—メィドカフェに関する社会学的考察[J]広島修大論集,2006(0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张韶岩.
关于当前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0-64.
被引量:10
2
姜望琪.
Zipf与省力原则[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1):87-95.
被引量:149
3
郭伏良.
从人民网日本版看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
.汉语学习,2002(5):36-39.
被引量:31
4
柴磊.
试析语言的“经济原则”在网络交际中的运行和应用[J]
.山东外语教学,2006,27(4):37-41.
被引量:30
5
温志嵩.
KUSO文化——一种网络族群的生活方式[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0):57-59.
被引量:11
6
http://hi .baidu. com/gunner51/blog/item/f76bba257f1fib6134a80fa1.html.
7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岡田斗司夫.才タク学入門[M].東京:新潮社,1996.
9
岡田斗司夫.才少夕ク迷い道[J].東京:文芸春秋,1999.
10
束浩纪.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M].東京:講談社,2001.
共引文献
72
1
冯元,张凡.
论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研究——以第一人称代词“俺”为中心[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0(2):23-33.
被引量:1
2
蒋新桃.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关于汉语流行语“萌”的分析[J]
.惠州学院学报,2020(5):83-88.
3
王芳.
日源ACG网络流行语构词类型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41-44.
被引量:7
4
宋燕妮.
网络时代流行语的发展[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
5
郭伏良.
从人民网日本版看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
.汉语学习,2002(5):36-39.
被引量:31
6
贺卫国.
试论流行语中的“拼词”[J]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45-49.
被引量:2
7
洪邦林.
ABB式重叠词探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8):97-98.
被引量:1
8
杨帆.
语文教学要区别对待网络流行语[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8):107-108.
被引量:1
9
王鸿.
网络语言符合象似性原则及其认知理据[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30(4):27-29.
10
郇昌鹏,汪红.
流行语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3(2):18-22.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32
1
段楠楠.
基于“萌”文化的网红产品消费行为研究——以星巴克“猫爪杯”为例[J]
.新闻传播,2020(11):32-33.
被引量:2
2
Xin Hu,Jingjing Chen,Fei Wang,Dan Zhang.
Ten challenges for EEG-based affective computing[J]
.Brain Science Advances,2019,5(1):1-20.
被引量:11
3
赵玉英.
网络语言与语言的经济性[J]
.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19.
被引量:49
4
刘桂兰,李红梅.
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
.外语学刊,2009(2):70-73.
被引量:78
5
吴明.
萌:当代视觉文化中的柔性政治[J]
.文艺理论研究,2015(3):61-68.
被引量:21
6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4(6):54-64.
被引量:1835
7
殷俊.
宫崎骏动画风格探议[J]
.装饰,2005(12):115-115.
被引量:10
8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02)
9
何自然.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
.外语学刊,2008(1):68-73.
被引量:272
10
贾秀清,孟宁.
解析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6):95-9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8
1
呼红宝,蒋长刚.
流行语“萌”的模因论阐释[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8):111-114.
被引量:2
2
李国平.
萌文化现象的传播学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8,2(36):14-15.
被引量:3
3
陈欣颖.
“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203-205.
被引量:3
4
谢涛,刘颖.
“萌系”网络表情类形象IP的视觉形态特征分析与启示[J]
.美术大观,2019(7):118-119.
被引量:9
5
庞静.
去“萌”:从《哪吒》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启示[J]
.新闻文化建设,2020(11):76-77.
6
刘琳,谯燕.
探析网络流行语“卖萌”[J]
.传媒论坛,2020,3(21):48-49.
被引量:1
7
胡鑫,蒋俏蕾,宋磊,张丹.
“萌”的媒介效果:基于脑电情感计算的“萌”视频情绪分析[J]
.全球传媒学刊,2021,8(6):27-44.
被引量:2
8
杜霞.
“萌”系表情包与青年话语空间的构建——以“奶猫”表情包为例[J]
.今古文创,2022(45):74-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张帆.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品牌“萌化”探究——以“唐妞”为例[J]
.现代交际,2020(24):81-83.
被引量:1
2
章磐石.
网络表情包传播特征分析——基于“小蓝和他的朋友们”系列表情包传播实践[J]
.数字出版研究,2023,2(S02):122-127.
3
陈欣颖.
“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203-205.
被引量:3
4
郭沛沛,杨石华.
“萌”的表现性实践:社交媒体中90后女性青年的身体表演和媒介使用[J]
.中国青年研究,2020(7):87-95.
被引量:9
5
刘琳,谯燕.
探析网络流行语“卖萌”[J]
.传媒论坛,2020,3(21):48-49.
被引量:1
6
梁晨,刘紫英.
基于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分析日源流行语传播特征[J]
.科技传播,2021,13(9):122-125.
7
李璐.
信息化时代新词语的族聚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心理[J]
.海外英语,2021(13):246-247.
8
张娟.
“萌文化”视觉设计与品牌形象的商业营销[J]
.中国包装,2021,41(8):34-36.
被引量:5
9
王超,支锦亦,秦悦,梁哲.
体现主题形象“IP”的轨道交通车辆设计[J]
.包装工程,2021,42(18):194-203.
被引量:2
10
姚桂丹,宋武.
妈祖文化视域下的表情符号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21,42(22):280-284.
被引量:6
1
王君临.
浅析中日战争文学的不同及其原因[J]
.时代教育,2010(8):47-47.
2
崔莉,梁青.
中日两国猴形象初探——从民间文学角度看中日两国的猴子形象[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9):4-8.
被引量:2
3
秦海鹰.
米硕散文诗(节译)[J]
.国外文学,1991(2):222-228.
4
冀开运.
论“伊朗”与“波斯”的区别和联系[J]
.世界民族,2007(5):66-70.
被引量:3
5
张赟,刁斗.
“边缘是小说最合适的位置”——刁斗访谈录[J]
.小说评论,2005(6):15-19.
被引量:3
6
闫勇.
山水画和风景画创作观比较[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0):247-248.
7
王海霞,王达敏.
“真实”与“现实”的不同追求——余华小说《活着》与张艺谋电影《活着》比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9):23-28.
8
千田琢哉,李建铨.
辛苦[J]
.意林,2014,0(2):1-1.
9
王丽珍,张利民.
《左传》用诗的赋比兴[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105-108.
10
千田琢哉,李建铨(译).
辛苦[J]
.文苑,2014(3):4-4.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