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出处
《历史研究》
1980年第6期190-192,共3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2
-
1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J].历史研究,1996(2):134-145. 被引量:7
-
2刘祚昌.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J].历史研究,1994(2):150-161. 被引量:5
-
3刘祚昌.林肯新论[J].历史研究,1991(3):177-188. 被引量:4
-
4刘祚昌.美国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J].历史研究,1982(1):163-175. 被引量:8
-
5刘祚昌.略论托马斯·杰弗逊的民主思想[J].历史研究,1980(4):149-164. 被引量:13
-
6张博泉.论古代边疆民族与疆域研究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3):19-22. 被引量:6
-
7刘祚昌.我是怎样研究美国史的[J].文史哲,1986(2):38-45. 被引量:5
-
8刘祚昌.杰弗逊与弗吉尼亚社会的民主改造[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31(3):19-29. 被引量:4
-
9刘祚昌.独立战争与美国人民争取民主改革的斗争[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9,24(2):37-49. 被引量:4
-
10刘祚昌.论林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8(1):9-2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8
-
1李大龙.多民族国家疆域研究的历程及其特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6):17-21.
-
2周伟洲.关于中国古代疆域理论若干问题的再探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1(3):1-8. 被引量:8
-
3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1(3):22-32. 被引量:19
-
4赵永春.论认识历史疆域的“历史共享”原则[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5):144-148. 被引量:1
-
5毛春伟.近四十年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理论发展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50-55.
-
6王振刚,李吉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疆域形成研究述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20-32. 被引量:1
-
7王鹏辉.再观“边疆中国”:近年国内边疆研究的前沿述评[J].学术月刊,2017,49(12):172-179. 被引量:11
-
8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J].中国边疆学,2013(1):30-45.
-
9吕文利.新世纪中国边疆学的构建路径与展望——兼论中国边疆理论的三个来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29(2):1-12. 被引量:14
-
10秦树才,马亚娜.疆域、历史疆域与中国历史空间范围讨论的反思与辨析[J].思想战线,2021,47(1):122-133. 被引量:5
-
1报刋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0(3):96-96.
-
2周自强.是六种生产方式,还是五种生产方式?[J].中国史研究,1981(3):44-58.
-
3尹秀芝,王朝晔.试论焦琏在抗清斗争中的作用[J].北方论丛,1995(1):35-39.
-
4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81.5—7)[J].世界历史,1981(5):97-97.
-
5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1(6):97-97.
-
6东志.“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世界史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侧记[J].世界历史,1981(4):75-78. 被引量:4
-
7项翔,宋发清,王加丰,李宏图.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上)[J].学术月刊,1999,31(7):93-96. 被引量:2
-
8任全才.抗战期间中国人民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1995(3):34-36.
-
9陈春雷.侯外庐史学成就述略[J].历史教学问题,1998(5):28-31. 被引量:1
-
10魏淑霞,陈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35(4):39-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