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Katz A在著名文献'心力衰竭-2001年的预言'[1]中指出:'心肌细胞中cAMP水平的升高,恰似丧钟声。'因为有关正性肌力药的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增加死亡率。因而,Katz A预言:'到2001年,负性肌力药必将取代正性肌力药治疗心力衰竭。'此后,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分子学机制的深入了解和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划时代的进展。正如Katz A所预言: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β-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导的常规药物。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the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Electronic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