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2-20,共9页
Academic Monthly
参考文献2
-
1王然编,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
2[英]丹尼尔(Daniel,G·) 著,黄其煦.考古学一百五十年[M]文物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13
-
1陈淳.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J].东南文化,2000(5):14-19. 被引量:14
-
2邵望平,汪遵国.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访谈录[J].东南文化,1993(1):1-17. 被引量:37
-
3裴安平.关于当代中国考古学学科重点的转移与考古学文化的整体研究[J].文物世界,1998(3):74-80. 被引量:3
-
4苏秉琦.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5石璋如.中国历史地理(史前编)[M].台北:中华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
6Kelley Hays- Gilpin. Feminist Scholarship in Ar- chaeology [ J ] .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000 (571) : 90.
-
7南京博物院编.曾昭炳文集[C].文物出版社,1999.1.
-
8中国文物学会主编.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上)[M].文物出版社,2009.11.
-
9乔纳森·科尔,斯蒂芬·科尔.科学界的社会分层[M].赵佳苓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283.
-
10T.A.Tainter.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1988
二级引证文献9
-
1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9):19-28. 被引量:10
-
2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46-51. 被引量:5
-
3滕海键.论燕北西辽河地区的经济形态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从环境史角度考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5):142-148. 被引量:4
-
4徐昭峰,尤彦婷.试论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系统[J].东北史地,2014(6):68-73. 被引量:6
-
5苗伟.试论辽西积石冢与辽东半岛积石冢的演变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165-168.
-
6滕海键.红山文化分布区上古时期人地关系述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4):111-116. 被引量:1
-
7张永帅.历史地理学:学科调整、学科性质与学科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32(4):5-14. 被引量:3
-
8杨愫.对“性别考古学”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174-176.
-
9刘露雨,张永,刘依,张彦臻,卢超,安成邦.近万年来内蒙古东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遗址关系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42(1):236-249. 被引量:6
-
1刘军社.关于地层学与类型学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与梁星彭先生讨论[J].考古与文物,1999(6):42-49. 被引量:2
-
2第二屆考古人員訓練班結業[J].文物,1953(11):24-24.
-
3刘顺超.西周邢国史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6(3):5-10.
-
4黄慰文.日本旧石器考古新进展[J].人类学学报,1989,8(1):84-87. 被引量:1
-
5河北省考古工作50年回顾[J].文物春秋,1999(5):15-34. 被引量:1
-
6文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简介[J].考古,2006(11):49-49.
-
7李伯谦,常怀颖.追迹三代 探源文明——李伯谦先生访谈录[J].南方文物,2017(1):19-39. 被引量:2
-
8王纲怀.池中无妨有卧龙[J].中国收藏,2017,0(2):82-84.
-
9杜廼松.怀念顾鐵符先生[J].紫禁城,1991,0(1):47-48.
-
10张峡丰,徐雪冰.类型学视觉中的极少主义建筑[J].陕西建筑,2005(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