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学原理”的名与实——读胡德海教授新著《教育学原理》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时,我国教育理论界应当对教育学有一个从概念、理论到内容、体系的反思性梳理与建构。这一工作不仅具有总结性质,更富有开拓意义。最近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德海教授的新著《教育学原理》,就是力图完成这项使命的一部力作。这本洋洋50...
作者
李瑾瑜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80,共3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科
教育学体系
名与实
“教育学”
教育事业
教育现象
教育学发展
教育活动
自我教育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75
1
胡德海.
论教育的功能问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2):8-14.
被引量:38
2
胡德海.
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J]
.教育研究,1998,19(8):43-47.
被引量:29
3
周鸿.
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整合[J]
.教育研究,1997,18(6):18-22.
被引量:20
4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5):29-34.
被引量:9
5
冯建军.
构建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8):1-8.
被引量:68
6
裴娣娜.
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范畴及基本问题[J]
.教育研究,2004,25(6):13-15.
被引量:72
7
柳海民,孙阳春.
再论教育理论的原创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14.
被引量:6
8
孟宪宾,鲍传友.
变革中的教师焦虑与教师专业发展[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1):47-50.
被引量:35
9
靖国平.
论教育学的学科范式、知识样式及其话语方式[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7-10.
被引量:20
10
程亮.
教育学:科学抑或艺术[J]
.教育研究,2005,26(7):12-19.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8
1
李朝东,牛正兰.
教育学理论的反思与建构[J]
.科学.经济.社会,2004,22(3):72-75.
2
吴银银.
追求卓越的教育沉思与言说——学习胡德海教授的《教育学原理》有感[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41-44.
3
刘淑红,李嘉贵.
对教育和教育学的若干思考——有感于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原理》[J]
.河西学院学报,2012,28(1):83-87.
4
李保强,蔡运荃.
胡德海先生《教育学原理》思想体系再认及学术影响集论[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29-34.
5
王星霞.
胡德海先生的学术精神[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53-57.
6
柳海民,邹红军.
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
.教育研究,2018,39(7):4-14.
被引量:14
7
杨晓.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困境、理念与策略[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16(5):7-16.
8
高闰青.
胡德海先生对我国教育学术的贡献[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3(2):57-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李保强,蔡运荃.
胡德海先生《教育学原理》思想体系再认及学术影响集论[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29-34.
2
杨茂庆,岑宇,谢超香.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和前瞻——基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刊文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3):110-121.
被引量:1
3
孙燕.
设计教育中“教与学”的教育学原理[J]
.文教资料,2019,0(16):153-154.
被引量:1
4
刘庆昌.
从教育事理到教育学理:“教育学原理”70年发展的理论反思[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10):1-8.
被引量:14
5
柳海民.
推升中国教育学术发展质量的强劲引擎[J]
.教育研究,2019,40(10):7-11.
被引量:2
6
王雁,朱楠.
70年的跨越: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J]
.教育研究,2019,40(10):27-40.
被引量:17
7
平嘉琳,郭平,李巍.
教师培训的价值追求与方法论意义[J]
.中国成人教育,2020(5):72-75.
被引量:8
8
郭伟,张露丹,张芮,孙玉新,张宇.
科学学科40年的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50-53.
9
李晓旭.
2010-2019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嬗变——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研究,2021,51(1):1-8.
10
侯怀银.
21世纪初20年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56-65.
被引量:18
1
刘淑红,李嘉贵.
对教育和教育学的若干思考——有感于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原理》[J]
.河西学院学报,2012,28(1):83-87.
2
黄建军.
“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的教育学理论建构——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述评[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4):89-92.
被引量:1
3
王鉴.
试论胡德海先生教育思想的创新体系[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8-13.
4
李孔文.
论胡德海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与理论基础[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86-91.
5
马正学,张莉军.
推陈出新 继往开来——读胡德海先生《教育学原理》[J]
.甘肃教育,2003(3):46-47.
6
王洪玲.
简评胡德海《教育学原理》[J]
.社科纵横,2006,21(9).
7
吴银银.
追求卓越的教育沉思与言说——学习胡德海教授的《教育学原理》有感[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41-44.
8
高闰青.
撷英咀华 且思且行——我与《胡德海教育学术思想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5):64-69.
9
白学海.
关于我国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学习胡德海教授的《教育学原理》有感[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70-72.
10
唐正正.
运用《教育学原理》于教学中[J]
.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0(10):93-93.
教育研究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