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
被引量:13
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4期19-35,共17页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同被引文献86
-
1自由地讨论,深入地探索——关于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的讨论[J].文学评论,1986(3):3-15. 被引量:15
-
2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续)[J].文学评论,1986(1):3-20. 被引量:70
-
3贾泽林.南斯拉夫哲学简介(上)[J].哲学动态,1979(1):25-28. 被引量:3
-
4俞建章.论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潮流——对三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文学评论,1981(1):22-33. 被引量:20
-
5洁泯.论“人类本性的人道主义”——批判巴人的《论人情》及其他[J].文学评论,1960(1):28-38. 被引量:12
-
6陈祥明.现实主义美学的新方向——卢卡奇美学思想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2(1):100-105. 被引量:3
-
7艾晓明.胡风与卢卡契[J].文学评论,1988(5):51-65. 被引量:10
-
8黄枬森.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J].哲学研究,1983(4):23-37. 被引量:2
-
9薛德震,黄枬森,王守昌,靳辉明,尹继佐,王锐生.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学术讨论会部分发言摘要[J].哲学动态,1983(6):1-8. 被引量:4
-
10王蒙.“人性”断想[J].文学评论,1982(4):115-11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3
-
1白欢.“异化”的本土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J].文艺争鸣,2022(7):45-51.
-
2余信红.关于“清除精神污染”的历史考证[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6):55-60.
-
3李旭.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新启蒙文论话语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9,9(3):7-10.
-
4孟维伟,朱昌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论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32-34.
-
5孙振东.教育人性化思潮论略[J].教育学报,2010,6(4):9-20. 被引量:10
-
6于立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解的反思[J].创新,2008,2(6):94-97.
-
7陈吉德.新世纪中国先锋戏剧的现代性想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26(2):38-44.
-
8裴勇.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及其当代启示——纪念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争论三十周年[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4):22-26.
-
9李宁,郭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人道主义思潮研究概述[J].长江论坛,2014(2):3-8.
-
10李倩.周扬复出后文艺思想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2):58-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黄路遥.以人性逻辑透析教育深层次问题——兼评《冲突与和合——课程改革的人性逻辑》[J].宜宾学院学报,2019,19(8):110-116.
-
2庞守兴.试论人本课程论及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师,2011(3):29-31. 被引量:1
-
3扎西丹珍,杜沙沙.论新时期教师对学生的“管教”[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4):35-36.
-
4张睿.人性化理念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J].设计,2014,27(11):165-166.
-
5郭丹丹.课改背景下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之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4):68-69.
-
6郭丹丹.劳育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6):64-65. 被引量:4
-
7徐赐成.历史课程功能构成及其特征探讨——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讨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1):1-7. 被引量:13
-
8王伟.芬兰现象教学述介——兼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8,0(6):3-7. 被引量:7
-
9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课题组.2018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0(2):4-16. 被引量:5
-
10吴秀明.当代文学应该如何进行整体性、复杂性书写——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20(12):127-13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