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86-96,共11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63
-
1陈采勤.试论《周礼》的荒政制度[J].学术月刊,1998,30(2):62-68. 被引量:5
-
2李根蟠.“人力”“人和”及其他──农业实践与“三才”理论的形成之二[J].农业考古,1998(3):140-144. 被引量:10
-
3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歧见[J].学术月刊,1986,18(3):20-27. 被引量:19
-
4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16
-
5李向军.试论中国古代荒政的产生与发展历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2):7-12. 被引量:13
-
6朱凤瀚.商周时期的天神崇拜[J].中国社会科学,1993(4):191-211. 被引量:104
-
7范毓周.殷代的蝗灾[J].农业考古,1983(2):314-317. 被引量:14
-
8刘家和.《春秋》三传的灾异观[J].史学史研究,1990(2):2-11. 被引量:17
-
9游修龄.茶叶杂感[J].农业考古,1995(4):36-37. 被引量:8
-
10张建民.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减灾救荒思想述论[J].江汉论坛,1994(8):16-2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7
-
1祁磊.《周礼》“灾荒”概念释义[J].社会科学,2007(11):149-154.
-
2吴宾,党晓红.中国古代荒政思想与赈济制度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81-84. 被引量:1
-
3王星光.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的灾害救助[J].史学月刊,2010(12):14-18. 被引量:6
-
4桂珍明,夏保国.《逸周书·籴匡》所见荒政问题述论[J].农业考古,2022(6):149-157. 被引量:1
-
5岳翔宇,夏艳秋.国家治理与粮食安全:基于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考察[J].财经研究,2023,49(10):154-168. 被引量:3
-
6耿超,黄鲁前.论饮食与商周灾异政治[J].东岳论丛,2024(9):142-151.
-
7贾廷灿.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分析[J].古今农业,2015(1):84-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玲.救灾政治与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国家-社会关系——以地震灾区Y镇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20(2).
-
2王万盈,何维娜.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17-124. 被引量:1
-
3刘甲朋.《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探析[J].社会科学,2014(5):57-66.
-
4刘慧萍.农耕文化传承与农民权利保障的互动及协同——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J].理论与改革,2018,0(3):81-91. 被引量:23
-
5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基于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的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5):102-106. 被引量:5
-
6张贺森.周、郑葛之战析论[J].孙子研究,2023(3):98-106. 被引量:1
-
7吴志成,刘培东.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核心要义与时代担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6):130-140. 被引量:5
-
8姜锡东,季发玲.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24,38(4):26-37. 被引量:1
-
9李蕊,徐睿淇.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法治根基[J].中国粮食经济,2024(6):18-21. 被引量:1
-
10梅杰.应急治理共同体的历史证成与路向诠释——以应急性对口支援为方法[J].湖南社会科学,2024(4):114-122.
-
1何忠伟,陈艳芬,余慧星.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发展道路[J].陕西农业科学,2000,46(4):30-31.
-
2汤,鄢烈山.改善民生不同于施“仁政”[J].资料通讯,2007(4):44-44.
-
3鄢烈山.改善民生不同于施“仁政”[J].党政干部文摘,2007(4):31-31.
-
4罗红.盐史“咸”谈[J].中国盐业,2012(11):62-64.
-
5郑财贵,邱道持,张孝成,梁启学,杨皋伶,王军.论一体化管理的国土整治规划思想[J].今日国土,2010(8):40-43.
-
6覃海丽.仁政的管理思想——基于玫琳凯的案例研究[J].企业研究,2010,0(8X):17-18.
-
7新.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J].福建农业,2001,0(6):25-25.
-
8张迪祥,王克陵.先秦时期国土开发利用与管理中的生态学思想[J].经济评论,1999(2):90-93.
-
9宋玉顺.借鉴管仲农村管理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管子学刊,2006(1):56-59.
-
10曹旭华.《管子》论农业生产的发展[J].中国农史,1992(1):8-1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