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渚、马家浜考古的若干回忆──纪念马家浜文化发现四十周年
被引量:5
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5-20,共1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57
-
1吴汝祚.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生产问题的探讨[J].农业考古,1999(3):31-38. 被引量:6
-
2车广锦.马家浜文化──东方文明的曙光[J].农业考古,1999(3):39-43. 被引量:4
-
3丁金龙.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J].农业考古,1999(3):44-47. 被引量:3
-
4张照根.关于马家浜文化的类型问题[J].农业考古,1999(3):48-56. 被引量:5
-
5魏正瑾.马家浜文化玉质装饰品考察[J].农业考古,1999(3):57-61. 被引量:2
-
6张梅坤.试析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的内涵与特征[J].农业考古,1999(3):70-72. 被引量:3
-
7赵辉,芮国耀.浙江桐乡普安桥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8(4):61-74. 被引量:33
-
8郑云飞,藤原宏志,游修龄,俞为洁,刘斌,丁金龙,王才林.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 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J].农业考古,1998(1):156-162. 被引量:7
-
9张照根,姚瑶.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J].东南文化,1999(4):28-38. 被引量:22
-
10谷建祥,邹厚本,李民昌,汤陵华,丁金龙,姚勤德.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初步认识[J].东南文化,1998(3):15-24. 被引量:46
二级引证文献6
-
1陈淳,张萌.西学中用 与时俱进——陈淳教授访谈录[J].南方文物,2017(3):23-36. 被引量:1
-
2顾兴国,刘某承,闵庆文.太湖南岸桑基鱼塘的起源与演变[J].丝绸,2018,55(7):97-104. 被引量:12
-
3姚付龙,朱诚,马春梅,蒋小芳,蔡天赦.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13200 cal aB.P.以来环境演变及对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影响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8,42(3):278-287. 被引量:3
-
4滕水生,刘永翔.基于马家浜文化造物理念的现代茶具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18):326-331. 被引量:1
-
5胡庆瑞,刘文.创新非遗保护模式研究——以嘉兴蚕桑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0,11(11):99-100.
-
6刘文.嘉兴传统婚俗中的蚕桑习俗文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21,33(3):35-41. 被引量:1
-
1杨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玉器研究[J].东南文化,1994(4):37-49. 被引量:2
-
2樊如霞.关于先越文化不落后于中原文化的探讨[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2):51-56.
-
3魏正瑾.马家浜文化玉质装饰品考察[J].农业考古,1999(3):57-61. 被引量:2
-
4陆耀华.浅谈嘉兴地区史前文化──纪念马家浜遗址发掘四十周年[J].农业考古,1999(3):64-69. 被引量:1
-
5行一,设平.秀水之源 嘉禾之本──《马家浜考古标本展》巡礼[J].农业考古,1999(3):98-105.
-
6于海燕,王瑞金.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2):55-58.
-
7张梅坤.桐乡罗家角遗址考古略谈[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0(2):96-98.
-
8芮国耀.浙江史前文化初论[J].东南文化,1989(6):59-64. 被引量:8
-
9李信,何春慰.浙江新石器时代研究概述[J].浙江社会科学,1995(4):114-116.
-
10吴汝祚.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J].浙江学刊,1994(2):89-9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