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完善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针对国内外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
作者
郭海燕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法学院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159-161,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国家
创新体系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1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韦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推进高校技术创新工作[J]
.中国高等教育,2000(3):3-7.
被引量:14
2
王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
.教育研究,1999,20(7):3-7.
被引量:307
3
赵彦云.
科技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J]
.中国科技月报,1999(5):19-2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19
1
郝文武.
教育家精神的不朽灵魂和时代特征[J]
.教育科学,2023,39(5):9-17.
被引量:3
2
郝文武.
增强教育内在价值是消减教育功利化的关键[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8):29-38.
被引量:13
3
蒋巧云.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8):54-54.
4
王秀芹,张文彬,吴文远.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
.山东电大学报,2007(4):12-14.
被引量:1
5
郑丹.
计算机教学中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科教文汇,2007(31):41-42.
被引量:2
6
吴素珍.
浅谈数学中的创新教育[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3):104-105.
被引量:1
7
谢珍辉.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浅探[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151-152.
被引量:4
8
余俊康.
微型化学实验与化学教学模式改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S1):75-76.
9
陈刚,孙祥.
关于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z1):95-98.
被引量:6
10
程建峰,施翔,钟蕾.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创新[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6):44-47.
同被引文献
16
1
董晋曦.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兼论高校应成为知识创新系统的第一执行主体[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6):6-10.
被引量:20
2
赵敏,臧莉娟.
美国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
.江苏高教,2006(6):130-133.
被引量:13
3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报告[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3-11.
4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45.
5
LUNDVALL B. National Systems of production,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building [J ]. Research Policy, 2002 ( 31 ) : 213-231.
6
张红兵,贾来喜,李潞.SPSS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7
王秀勤.
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
.内江科技,2009,30(6):60-60.
被引量:1
8
张瑞年,许项发.
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J]
.经济改革,1998(5):23-24.
被引量:1
9
谭春辉.
我国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测度——基于2000—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项的统计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5):122-126.
被引量:12
10
刘志春.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构成及我国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5-8.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2
1
薛岩松,卢福强.
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0):144-150.
被引量:12
2
蔡帆,林华庆,张建华.
高校创新体系的演进与优化[J]
.中国高校科技,2017(8):34-3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陈劲,杨硕,朱子钦.
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科教发展研究,2022(1):70-93.
被引量:13
2
李兴国,刘霜.
我国普通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分布特征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5(28):167-168.
被引量:1
3
卢福强,孙海涛,薛岩松.
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
.科技成果纵横,2012(2):34-37.
4
卢福强,薛岩松.
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10-116.
被引量:2
5
卢福强,薛岩松,毕华玲.
基于随机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科学研究水平评价[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31(4):83-88.
被引量:1
6
孙海涛,毕华玲,卢福强,薛岩松.
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评价的量化计算方法探析[J]
.科技成果纵横,2012(4):14-15.
7
薛岩松,卢福强,毕华玲.
天津市产业集聚程度的实证研究——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5(6):90-92.
8
李兴国.
普通高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励的分布特征——基于2002—2014年通用获奖项目的分析[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4):17-22.
9
吴陆生,王钊.
广东高校生物产业领域专利技术竞争力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5):188-194.
被引量:8
10
李鹏.
高校“双创”理念新实践:制度性创业[J]
.生产力研究,2018(8):110-117.
1
杨治华,钱军.
从创新人才的特点看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2002(7):34-35.
被引量:14
2
伍红艳.
变革教育观 适应社会需要[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6):54-54.
3
王继宁,袁爱芝.
以“三个代表”为契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17(S1):37-38.
4
赵敏,臧莉娟.
美国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
.江苏高教,2006(6):130-133.
被引量:13
5
吴建中.
浅议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及培养模式的创新[J]
.江南学院学报,1999,14(2):27-29.
6
夏晶.
加强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
.统计与决策,2003,19(5):39-40.
被引量:5
7
刘彩茹,宋景华,徐永赞.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4):183-185.
被引量:15
8
武晶.
初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J]
.现代交际,2014(3):223-223.
被引量:3
9
刘颁,唐玉蛟.
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5):89-92.
被引量:1
10
张俊,唐健禾,梁洁.
论国家创新体系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49-52.
被引量:14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