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海》
1999年第4期82-87,共6页
Academia Bimestris
参考文献15
-
1李天福.增加科技投入要面向市场多轮驱动[J].西南金融,1998(7):22-25. 被引量:1
-
2庞小茅,郝大新.技术转让的障碍及成交途径[J].科学学研究,1998,16(2):63-67. 被引量:4
-
3史景星,成刚.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经研究,1998,24(5):20-26. 被引量:8
-
4杨云母.试论90年代欧盟高科技研究与发展战略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J].税务与经济,1998(3):41-44. 被引量:1
-
5方勤学.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与风险基金[J].科技导报,1998(4):27-30. 被引量:16
-
6孙仪政,张辉鹏.国家创新系统国际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1998(2):29-32. 被引量:12
-
7王淼,吴义春,张荣.建立我国技术中介的全方位服务模式[J].科学学研究,1998,16(1):80-84. 被引量:12
-
8赵胜年.发明成果产业化的思考[J].发明与革新,1998(3):16-17. 被引量:1
-
9刘海波.中日研究开发推进制度之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1998,18(1):34-36. 被引量:1
-
10刘德文,田惠生,朱恪孝,韩金远.美国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形态及其与工业界结合模式[J].科技.人才.市场,1998(1):22-2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任林,加强工程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997年
-
2团体著者,咨询导报,1996年,10期
-
3师经纬,北京日报,1996年
-
4高志前,科技日报,1996年
-
5唐敏,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
-
6常立农,科学学研究,1995年,2期
-
7陈仲,无形资产评估导论,1995年
-
8和宏明,资产评估业务手册,1995年
-
9团体著者,第一届中国国际信息咨询服务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268,496页
-
10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云南交通科技,1995,11(3):1-5.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73
-
1苏珊,蔡莉.技术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化[J].工业技术经济,1999,18(3):53-55. 被引量:3
-
2杨壬飞,仝允桓.新技术商业化及其评价的研究综述[J].科学学研究,2004,22(z1):82-88. 被引量:22
-
3董一哲,苏敬勤.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所急[J].软科学,1999,13(S1):51-53.
-
4张纶,李其圣.构建面向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3):85-87. 被引量:3
-
5傅忠道,汪慧.知识创新与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潜力[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1999,25(2):10-15.
-
6叶忻泉.风险基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J].温州大学学报,1999,12(1):8-11.
-
7唐玲,陈道峰,陈兴宝.复旦大学药学院近年科研工作回顾与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17(2):123-124. 被引量:5
-
8林毅昌.略论企业技术创新[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6(2):5-7. 被引量:1
-
9王荣斌,覃成林.科技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03-106. 被引量:10
-
10祖庆军,骆静.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资金来源及融通问题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1):45-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8
-
1文慧云.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3):87-91. 被引量:2
-
2胡鸿高.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调控法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2):1-7. 被引量:9
-
3陆三育.经济法学研究的新视角[J].法商研究,1998,16(6):18-19. 被引量:5
-
4刘普生.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法商研究,1998,16(6):20-21. 被引量:3
-
5韩春林,李仕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若干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7,9(2):9-11. 被引量:7
-
6喻金田,谢科范.论三维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1997,15(1):37-41. 被引量:9
-
7李忠斌.论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7(4):23-25. 被引量:3
-
8王俊明,杨俊杰.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1994,12(4):28-31. 被引量:5
-
9张建堂.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形态分析[J].理论界,1998(3):32-33. 被引量:2
-
10张建华.制度创新与技术转移的市场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4):1-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0
-
1张雨,宋玉丽.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意义及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05,37(5):66-69. 被引量:6
-
2张雨.适合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J].广东农业科学,2006,33(10):97-99. 被引量:6
-
3刘松青,郑旭辉.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J].武夷学院学报,2010,29(6):107-111. 被引量:2
-
4肖凤军.从贝尔纳的《科技的应用》探讨建立科技成果拍卖平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1):292-293.
-
5周国强.知识经济与经济法的视角转换[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4):45-48.
-
6吴超,黄伟雄.社会科学成果应用与转化的运行机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43-46. 被引量:2
-
7陈敏克,孟颖超.简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及对山西省的启示[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1959-1962. 被引量:4
-
8黄永清,宁夏,孔令孜,李小红,韦志扬.加快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7):1776-1784. 被引量:17
-
9任元军,李福华.产学合作的运作机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1(5):75-76. 被引量:14
-
10于永德,胡继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03,22(6):10-12.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65
-
1李军,何荣明,毛祥东.当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紧迫性、存在问题和对策的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134-138. 被引量:4
-
2张军.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05(5):61-64. 被引量:4
-
3王存旭,张玉艳.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5,7(6):132-134. 被引量:4
-
4房德东,霍学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支持体系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9-62. 被引量:2
-
5吕玫,韩冰.高职教育产学合作辩[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83-84.
-
6高山,范兴奎,肖扬书,夏文胜.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84-86. 被引量:43
-
7李光红,杨晨.校企合作创新内部化模式优化研究[J].东岳论丛,2007,28(3):194-196. 被引量:7
-
8刘秀杰,张雨.单轨制与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利弊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2):62-64. 被引量:1
-
9李光红.校企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53-154. 被引量:16
-
10谢美娥,谷树忠.新时期我国科技扶贫与NGO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0):5-9. 被引量:8
-
1成众.苏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浅析[J].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91(6):37-42.
-
2郑春彩.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23(3):229-230. 被引量:1
-
3方勤学.科技成果转化与风险投资[J].中国科技产业,1999(1):21-23. 被引量:2
-
4肖亮.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2):131-133. 被引量:3
-
52003年全球纳米技术研发经费可望超30亿美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7):25-25.
-
6美国研究开发支持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0(3):17-17.
-
7I.古德温,秦真.美国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经费的前景及问题[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1,13(6):49-56.
-
8胡汉霖.加强技术开发是加速科学研究成果向生产转化的关键[J].科学.经济.社会,1986,4(1):18-21.
-
9程如烟,王艳.国外国家科技基础条件概况[J].中国科技成果,2003(15):19-23. 被引量:1
-
10张胜,郭英远,杜垚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路径研究——兼评《关于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2):20-23.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