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型整合机制的建构
被引量:29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6-211,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同被引文献229
-
1杨万铭,李海明.探析中国经济转型之谜[J].财经科学,2004(4):29-33. 被引量:8
-
2胡慧.转型时期城市社区自治:理念、问题及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565-569. 被引量:14
-
3季丹虎,秦兴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次序[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1-14. 被引量:1
-
4蔡定剑.选举在中国[J].南风窗,2002(6):21-23. 被引量:11
-
5刘红凛,李卫华.论社会整合机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107-110. 被引量:6
-
6桑玉成,杨建荣,顾铮铮.从五里桥经验看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建设[J].政治学研究,1999(2):40-48. 被引量:31
-
7潘允康.“白领”与现代社会结构[J].社会科学战线,1999(3):184-192. 被引量:11
-
8吴忠民,林聚任.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来自山东省五城市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1998(2):71-81. 被引量:19
-
9鲁元军.从伦理学的范式转换谈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兼论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1998(1):48-52. 被引量:2
-
10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J].民俗研究,1998(1):1-14. 被引量:62
引证文献29
-
1吴业苗.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分化原因及特征的分析[J].行政与法,2002(6):74-76. 被引量:1
-
2王玉峰.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对中国渐进式社会转型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17-119. 被引量:2
-
3李锦顺.作为执政党整合工具的统一战线及其发生逻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9-62. 被引量:1
-
4苏振芳.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演变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6):95-99. 被引量:7
-
5沈立新,高宏久.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3):34-37. 被引量:5
-
6张振华.党的执政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其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5(4):12-14. 被引量:2
-
7张振华.新时期党执政资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22-24. 被引量:4
-
8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整合机制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2):31-37. 被引量:1
-
9胡伟,程亚萍.村民自治价值的三个维度[J].云南社会科学,2006(5):9-13. 被引量:2
-
10唐银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社会学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24-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0
-
1崔建利.2021年运河学研究综述[J].运河学研究,2022(2):191-216.
-
2李晓晗.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基于1991—2019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西部发展研究,2020(1). 被引量:2
-
3刘淑妍,吕俊延.城市治理新动能: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J].社会科学,2021(3):3-14. 被引量:24
-
4龙晓添.人生礼仪传统与地方社会文化整合——以山西闻喜调查为例[J].中国文化论衡,2019(2):227-238.
-
5刘祖云,曲福田.由“碎片化”走向“组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J].社会科学,2007(6):54-63. 被引量:26
-
6梁春阳.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06,8(3):21-25. 被引量:1
-
7马寒.现阶段社会矛盾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8(11):191-192.
-
8张艳娥,何小勇.公民社会视域中的村民自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61-63.
-
9郎友兴.从小区到新故乡:社区文化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3(5):76-81. 被引量:20
-
10王天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2(2):351-352.
-
1贺国锋.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控制机制的转换[J].特区实践与理论,1996(9):43-45.
-
2张秀芳,范雪.论社会转型时期党的社会整合功能[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9):350-350. 被引量:1
-
3刘怀玉,王中江,徐必珍.当代中国社会稳定问题之结构分析[J].江汉论坛,1994(12):54-59. 被引量:4
-
4赵光侠,夏向东.和谐社会视阈下执政党的社会整合[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11-14. 被引量:1
-
5孙德伟.论法治对社会的整合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3(4):5-6.
-
6陈丽梅,马丽.建设执政党在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的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的社会整合机制[J].青年与社会(下),2015,0(10):17-17.
-
7郑颖瑜.当代中国利益分化下的社会整合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5):143-144.
-
8刘丽明,李泽华.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整合功能[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4(4):252-253. 被引量:1
-
9吴家庆,罗凌波.论中国共产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整合机制的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2):68-74. 被引量:7
-
10陈琼.和谐社会视角下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J].兰州学刊,2007(7):10-1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