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哲学及其特点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1期35-40,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共引文献49
-
1袁敬伟,王鸣晖.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贡献[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2(3):5-8.
-
2施超.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2):8-11.
-
3熊思远.努力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12-17.
-
4王国安.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启示[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2(6):6-8.
-
5苏兆成,陈洪涛,黄东桂,罗宗火.论“两课”的主渠道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2):107-109.
-
6李醒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特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9-87.
-
7朱旭红.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4):85-94.
-
8武克敏.邓小平理论旗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9(2):7-10.
-
9杨学海.“依法治国”浅释[J].新疆社会科学,1997(5):88-90.
-
10邵德山.高举伟大旗帜 推进宏伟事业──学习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J].青海民族研究,1997,8(4):1-5.
-
1汤建龙.高兹早期哲学思想的显性理论支源和思想渊源[J].江海学刊,2009(6):59-64. 被引量:1
-
2王永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人类的生活观[J].长白学刊,2009(6):16-20.
-
3唐忠宝,徐玉生.重建核心价值: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当代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4(2):74-77. 被引量:2
-
4王晓升.共同体中的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新理解[J].道德与文明,2014(3):91-98. 被引量:7
-
5李华.海德格尔论“存在的平面”思想新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6(7):69-78.
-
6裴立媛.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J].才智,2013(22):202-202.
-
7李鹏,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7):6-10. 被引量:5
-
8杨文亮,张勤娜.资本和劳动矛盾运动视域下的共产主义学说——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09-114.
-
9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60-68. 被引量:23
-
10张文喜.政治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正名”的一种应有视野[J].学习与探索,2012(11):7-1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