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中西文论接受思想的异同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学者尧斯和伊瑟尔所首创的接受美学,因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因而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学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接受美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固有的思想精华。...
作者
樊宝英
机构地区
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3,共3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
中西文论
召唤结构
文学接受
审美接受
以意逆志
伊瑟尔
未定点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4
1
蒋骁华.
近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2):31-36.
被引量:48
2
司显柱.
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J]
.外语学刊,1999(2):78-86.
被引量:113
3
江南.
从语言与文化的同构看中西语言的差异[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1):79-83.
被引量:8
4
余虹.
西方现代诗学的语言学转向[J]
.文艺理论研究,1995(2):76-84.
被引量:10
5
吴世雄,陈维振.
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4):14-19.
被引量:73
6
周湘萍.
情景描述的民族审美差异及根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5):64-66.
被引量:3
7
余富斌.
模糊语言与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49-52.
被引量:80
8
潘卫民,焦亚萍.
转义词语的理解与翻译——2004年TEM8英译汉阅卷有感[J]
.中国翻译,2005,26(1):67-70.
被引量:12
9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被引量:912
10
严辰松.
论“字”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J]
.现代外语,2002,25(3):231-24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范武邱.
模糊语言研究中凸现出的几个问题[J]
.现代外语,2007,30(2):155-162.
被引量:26
2
曾斌,陈志华.
中西文本空白艺术比较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7):61-62.
被引量:2
3
高晓琦.
汉英翻译中模糊美磨蚀成因溯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25-128.
被引量:2
4
范武邱.
英汉语模糊性表现形式差异说略[J]
.外国语言文学,2011,28(4):237-244.
被引量:3
5
范武邱.
从民族心理原型视角看英汉语模糊性差异[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156-160.
被引量:2
6
杨寿康.
从刘士聪译《红楼梦》(节选)谈文学作品汉译英中的补偿[J]
.外语与翻译,2015,22(1):29-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杨小敏,孙静.
探析女性语言中的模糊言语[J]
.文教资料,2008(15):37-38.
被引量:4
2
郑静.
试论模糊英语教学[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161-163.
3
何莉,丁兰.
语义留白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处理[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57-159.
被引量:3
4
张霞.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2):123-125.
被引量:2
5
杨小敏,孙静.
模糊言语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折射[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7):78-79.
6
范头姣,范武邱.
模糊语言的实质探源[J]
.学术界,2009(3):200-204.
被引量:5
7
尹蕊.
语言模糊和语用模糊[J]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69-71.
被引量:1
8
杨文滢.
英译本比照下的汉语模糊特征——以《道德经》为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7):82-85.
9
王艳华.
唐诗中的模糊修辞探析[J]
.内江科技,2009,30(11):27-28.
被引量:1
10
谢莉,涂志成.
模糊话语的特点及生成机制探索[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49-54.
1
中国古代作家的绰号趣谈[J]
.国学(吉林),2007(2):53-54.
2
安民.
明清作家论民歌[J]
.文学遗产,1960(308):1-1.
3
郭维森.
鲁迅怎样评价屈原[J]
.文学遗产,1983(A15):286-295.
4
王德明.
论中国古代作家对广西的描写及其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5):98-103.
5
何永康.
一个相对完美的艺术天地——《红楼梦》前八十回鸟瞰[J]
.明清小说研究,1986(2):318-339.
6
付莉.
论司空图“韵味”说的接受思想[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1):61-64.
被引量:2
7
曲金.
接受美学理论与多维艺术欣赏[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34-36.
被引量:3
8
周晓琳.
道义的共振与心灵的和鸣──试析中国古代作家的交友之道[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3):99-101.
被引量:1
9
周承丽.
从召唤结构看《白象似的群山》的多义性[J]
.科教文汇,2007(2):168-168.
被引量:1
10
周晓琳.
试论中国古代作家的弃臣心态[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8-14.
齐鲁学刊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