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多元与多元文化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族与族群两者指涉都是一回事 ,但也稍有差别 ,在定义“族群”时强调自我认定的重要性 ,因而“族群”便较“民族”含有甚多的主观因素。但要配合多元文化的发展及群权的争取 ,“民族”一词似较“族群”更为明确与有力。
作者
乔健
机构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4-26,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民族
族群
文化
多元文化
人权
群权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78
1
贺金瑞,燕继荣.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404
2
余海波.
纳西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4):55-59.
被引量:4
3
李振刚,南方.
城市文化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J]
.浙江社会科学,2013(10):83-91.
被引量:14
4
艾伦.B.安德森,詹姆斯.S.弗里德里斯,钱梁美.
关于民族持续问题的讨论[J]
.世界民族,1992(2):22-27.
被引量:1
5
P.L.范.登.伯格,马浩.
民族烹饪——实际上的文化[J]
.世界民族,1988(3):30-36.
被引量:2
6
绫部恒雄,洪时荣.
Ethnicity的主观和客观要素[J]
.世界民族,1988(5):24-25.
被引量:2
7
Ю.В.勃罗姆列伊,汤正方.
族体和族体过程[J]
.世界民族,1983(2):10-16.
被引量:8
8
黄向春.
客家界定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认同[J]
.广西民族研究,1999(3):21-23.
被引量:18
9
陈志明.
华裔族群:语言、国籍与认同[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27-35.
被引量:22
10
范可.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与族群性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36-3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廖辉.
论多元文化课程的本质与特征[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1):35-36.
被引量:5
2
路相宜.
丁汉勤:偷油偷上不归路[J]
.中国石油石化,2006(16):73-75.
3
王飞,吴大华.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自主发展与人权保障--文化多元视角[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36-140.
被引量:6
4
金志远.
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实质的相异性[J]
.前沿,2011(9):138-143.
被引量:9
5
蒋俊.
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中国与尼日利亚的比较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2):18-26.
被引量:1
6
闫丽娟,丁淑琴.
试论小民族的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3):36-41.
被引量:3
7
雷海.
对“族群”概念的再认识[J]
.广西民族研究,2002(2):8-11.
被引量:9
8
孙九霞.
澳门“土生葡人”的认同解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03(2):104-110.
被引量:6
9
赵玉芳,梁芳美.
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双向度测量与SC-IAT检验[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3):99-107.
被引量:30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傅承哲,张书维.
行为向“善”:行为公共管理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助推机制[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3(2):1-21.
被引量:1
2
韦丽炎,信鸽,王丽霞,卢开天.
人际关系适应对民族心理融合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3(24):14-17.
3
韦丽炎,信鸽.
民族心理融合研究现状综述[J]
.心理月刊,2023(7):223-225.
4
莫庭阳,傅承哲,张健新.
数实相融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发展政策的融合机制及其优化策略[J]
.数字治理评论,2024(1):146-175.
5
冯晓慧,张航,张积家.
群际接触与语言标签影响中华民族认同的层次性[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3(2):269-288.
被引量:2
6
余东芳,赵玉芳,梁芳美,尹晨祖,包燕,方圆.
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促进心理融合:中华民族认同的作用[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1):237-250.
被引量:2
7
浦昆华,尹可丽.
中华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J]
.民族论坛,2022(2):24-32.
被引量:4
8
毕经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权利保障与社群认同——以中国澳门土生葡人社群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1):130-136.
被引量:3
9
王东明.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89-97.
被引量:30
10
明跃玲.
神话传说与族群认同——以五溪地区苗族盘瓠信仰为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91-94.
被引量:21
1
王嘉慧.
职业生涯设计方案选登(六)[J]
.成才与就业,2009(13):44-44.
2
宣勇.
论青年学生的“自我评价”[J]
.当代青年研究,1992(1):24-29.
3
王红旗.
渴望成功[J]
.领导文萃,1997,0(10):78-81.
4
瞿明安.
象征人类学视野中象征的构成要素[J]
.贵州社会科学,2013(8):40-43.
被引量:35
5
陈金清,徐学福.
社会变革时期人的角色的自我认定[J]
.武钢大学学报,2000,12(2):42-45.
被引量:1
6
史禄国,杜实,田夏萌.
ethnos(民族)及其变迁过程[J]
.满语研究,2015,0(1):103-107.
被引量:4
7
胡荣,张义祯.
阶层归属与地位认定问题研究[J]
.东南学术,2005(6):85-92.
被引量:21
8
李旭旦,吴燕.
职业能力与测试[J]
.成才与就业,2007(5):4-13.
9
童娣,汤海艳.
想象的共同体[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27-29.
被引量:7
10
张文喜.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逻辑基础探讨[J]
.理论探讨,1999(1):37-40.
被引量: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