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阿侬语──对一个逐渐衰亡语言的跟踪观察
被引量:10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2-357,共6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共引文献34
-
1周洋.水磨房话的致使结构[J].语言研究集刊,2021(1):323-349.
-
2孙宏开.原始汉藏语辅音系统中的一些问题──关于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二[J].民族语文,2001(1):1-11. 被引量:25
-
3杨将领.独龙语动词的使动范畴[J].民族语文,2001(4):18-27. 被引量:12
-
4曾晓渝.论次清声母在汉语上古音系里的音类地位[J].中国语文,2007(1):23-34. 被引量:8
-
5梅祖麟.上古汉语动词浊清别义的来源--再论原始汉藏语s-前缀的使动化构词功用[J].民族语文,2008(3):3-20. 被引量:31
-
6孙宏开.汉藏语系历史类型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语言研究,2011,31(1):113-120. 被引量:12
-
7万宝君,柳俊.拉祜语致使范畴刍议[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3):85-89. 被引量:2
-
8木乃热哈,毕青青.凉山彝语动词的互动态[J].民族语文,2012(6):68-72. 被引量:11
-
9崔金明.试析汉藏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对上古音研究的价值[J].汉字文化,2013(2):54-57. 被引量:1
-
10李春风.拉祜语动词使动态探析[J].民族语文,2014(3):59-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6
-
1孙宏开.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1-7. 被引量:63
-
2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8-12. 被引量:107
-
3朱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立法[J].文化遗产,2012(2):1-16. 被引量:17
-
4李方桂,梁敏.中国的语言和方言[J].世界民族,1980(1):1-7. 被引量:19
-
5孙宏开.我国部分藏缅语中名词的人称领属范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1):78-84. 被引量:9
-
6杨晋毅.试论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9(1):9-11. 被引量:12
-
7傅爱兰.怒苏语的卷舌化声母[J].语言研究,1995,15(2):190-196. 被引量:2
-
8佟加.庆夫.新疆锡伯族的语言与文字[J].满族研究,1991(3):87-96. 被引量:3
-
9陈章太.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8(1):44-50. 被引量:22
-
10孙宏开.语言识别与民族[J].民族语文,1988(2):9-17.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10
-
1孙宏开.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1-7. 被引量:63
-
2孙宏开.重视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记录和保护[J].满语研究,2006(1):56-60. 被引量:5
-
3张军.孙宏开民族语言学学术思想初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76-82. 被引量:1
-
4周庆生.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述略[J].语言文字应用,2010(4):10-21. 被引量:17
-
5贺媛南.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1):20-23. 被引量:3
-
6施璐,文薇.国内怒族语言研究评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232-236.
-
7杜秀丽.锡伯语濒危与传承研究[J].中国语言战略,2016(2):87-97.
-
8孙宏开.从语言的性质和功能看保护濒危语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民族翻译,2014(2):5-13. 被引量:5
-
9孙宏开.关于怒族语言使用活力的考察——兼谈语言传承和保护的机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5-11. 被引量:6
-
10孙宏开.阿侬语的二十年变迁:由濒危走向严重濒危[J].语言战略研究,2017,2(4):17-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1
-
1谢颖莹,王轿成,李大勤.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三维路径[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3):87-93.
-
2刘雨薇.宜春市袁州区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现代交际,2020(23):75-77.
-
3张立辉,张霞,蒋拓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探析[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9(1). 被引量:1
-
4徐秀梅,欧阳常青.濒危标话现状调查与研究——基于诗洞标话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的田野调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2):106-110.
-
5陈宁.民族地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51-54.
-
6古丽米拉.阿不来提,努尔阿依.新疆塔塔尔语濒危状态现状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82-82. 被引量:2
-
7刘汝山,郭璐宁.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扫描[J].当代语言学,2004,6(4):328-333. 被引量:16
-
8崔军民.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兼谈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8-102. 被引量:5
-
9李锦芳.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策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113-119. 被引量:51
-
10唐玉环.变迁社会中的语言与人——重读《马桥词典》[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80-83. 被引量:3
-
1孙宏开.阿侬语概况[J].民族语文,2000(4):68-80.
-
2杨静林.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64-66. 被引量:31
-
3韦树关.壮语与越南岱侬语词汇差异的成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102-104. 被引量:4
-
4彭茹.越南高平侬语和广西靖西壮语的初步比较[J].河池学院学报,2014,34(4):44-52.
-
5彭小红,侯菲菲.说汉语儿童早期“了”字句习得个案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4):82-85. 被引量:2
-
6袁善来,康忠德.中越跨境语言与边疆安全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4):152-156. 被引量:12
-
7王彩丽.中外通感研究对比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2):124-127. 被引量:3
-
8蒲春春.跨境壮、岱—侬族熟语文化透视[J].百色学院学报,2011,24(1):88-91. 被引量:2
-
9段伶.怒族阿侬语概说[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0(2):66-71.
-
10胡鸿雁.《阿侬语语法》英文版出版[J].民族语文,2010(2):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