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本体论建构──兼与张弘、高建平先生商榷
被引量:1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1-61,共11页
Academic Monthly
共引文献29
-
1周丰.由历史的起源至现时的发生:“审美发生”的神经美学转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2):146-161. 被引量:3
-
2李丕显.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逻辑[J].学术月刊,1999,31(8):56-60. 被引量:3
-
3丁磊,李西建.当代中国美学的前沿——关于实践论美学争鸣情况的述评[J].学术月刊,1995,27(9):79-88. 被引量:9
-
4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6,28(2):93-106. 被引量:1
-
5陈向义.“实践”的内涵与当代美学建构[J].哲学动态,2004(10):36-39.
-
6李世涛.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批评与反批评——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二[J].甘肃社会科学,2005(3):99-104. 被引量:1
-
7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298-305. 被引量:8
-
8张黔.心理化——实践美学发展的一条线索[J].滨州学院学报,2005,21(4):20-25.
-
9陈向义.实践美学的当前境遇[J].广西社会科学,2006(5):120-123.
-
10刘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说之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读后[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1):67-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
-
1符其武.关于含意问题理论的评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7(1):59-63. 被引量:1
-
2徐盛桓.关于含意本体论的研究[J].外语研究,1998(1):10-16. 被引量:6
-
3徐盛桓.含意本体论论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1):3-7. 被引量:35
-
4徐盛桓.话语含意化过程——含意本体论系列研究之四[J].外国语,1997,20(1):18-25. 被引量:23
-
5徐有志,蔡新乐.从(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到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国语,1997,20(3):9-13. 被引量:5
-
6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3):2-9. 被引量:39
-
7钟百超.含意本体论的话语建构理论[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1(4):39-43. 被引量:1
-
1刘剑波.存在与时间[J].钟山,2000(3):129-140.
-
2李发荣.从《文心雕龙》看魏晋文学本体论建构[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1-14. 被引量:1
-
3郭子健.存在于时间中消失[J].东方电影,2011,0(6):12-12.
-
4王静远.存在与时间[J].散文诗,2005,0(23):32-34.
-
5仲红卫.存在与时间——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阐释晏殊的《浣溪沙》[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6,0(2):36-40.
-
6安妮宝贝.天性与奢侈[J].意林,2008,0(4):31-31.
-
7张弘,蒋书丽.求中外文心之汇通——张弘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03,35(11):90-95.
-
8翦风.悲欣交集[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0(8):12-12.
-
9席慕容.十字路口[J].意林,2008,0(1):46-46.
-
10白克石.请不要曲解[J].中华魂,2007(9):2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