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胡新生《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最早将水、火、木、金、土列为“五行”并系统论述五行特性的重要文献。准确把握《洪范》五行观的内涵和性质,对于理清古代五行学说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作者
胡新生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3,共6页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洪范》
“五行”
思想史
政治意识
《左传》
五行学说
唯物主义世界观
《古史辨》
春秋时期
五行观念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39
1
李学勤.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J]
.学术月刊,1986,18(11):37-40.
被引量:46
2
李学勤.
商代的四风与四时[J]
.中州学刊,1985(5):99-101.
被引量:60
3
刘起釪.
《洪范》成书时代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80(3):155-170.
被引量:45
4
金景芳.
西周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周易》阴阳说和《洪范》五行说[J]
.哲学研究,1979(6):55-59.
被引量:13
5
庞朴.
阴阳五行探源[J]
.中国社会科学,1984(3):75-98.
被引量:111
6
周立升.
五行观念在春秋时期的沿革[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8.
被引量:2
7
陈其泰.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演变[J]
.中国哲学史,1994(1):81-87.
被引量:3
8
李锐.
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J]
.齐鲁学刊,2005(6):19-25.
被引量:18
9
胡化凯.五行说的数学论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5):38-42.
10
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5.
引证文献
8
1
荆云波.
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2):29-33.
2
王珏,胡新生.
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J]
.理论学刊,2006(12):97-99.
被引量:8
3
钱翰.
略说五行之“五”——阐释五行说的另一个角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78.
被引量:2
4
孔德立.
子思五行说的来源[J]
.齐鲁学刊,2010(3):11-15.
被引量:3
5
钱翰.
五行说之“五”[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0(2):98-104.
被引量:5
6
毕诗栋.
《洪范》五行思想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6,0(3):53-54.
7
赵宜聪.
《汉书·五行志》经学思想阐微[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2):27-30.
8
王聪,康震.
“传疑时代”的“五行”观念——《尚书·洪范》“五行”畴考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1):25-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寿佳琦.
简析“陂池”——东汉帝陵的新形制的含义和来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178-180.
被引量:3
2
公培宝,龙炳清,姜鹏飞,张章.
环境工艺方法论研究——以毒攻毒法[J]
.四川环境,2009,28(2):120-122.
3
胡克森.
从“五行”学说到邹衍“五德终始”理论的中间环节[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99-104.
被引量:5
4
胡克森.
论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及其与“五德终始说”之关系[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6):108-113.
被引量:2
5
李纪祥.
以“汉”为“书”——班固笔下的“一代”与“始末”[J]
.文史哲,2014(3):31-53.
被引量:1
6
胡克森.
从德政思想兴衰看“五德终始”说的流变[J]
.历史研究,2015(2):34-50.
被引量:8
7
田永衍,王庆其.
《黄帝内经》天道观中的“和”思想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865-1867.
被引量:2
8
藏明.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新论[J]
.衡水学院学报,2016,18(2):38-45.
被引量:2
9
苗泽华.
五行之道及其管理智慧[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9(2):106-113.
被引量:1
10
杨康宁.
王露的音乐观念研究[J]
.当代音乐,2017(18):91-93.
被引量:1
1
张运华.
论道家对儒家的影响[J]
.管子学刊,1999(3):53-58.
被引量:1
2
张哲.
漫话阴阳五行[J]
.科学与无神论,2007(3):23-23.
3
田文军,李富春.
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1):17-22.
被引量:4
4
吴忠伟.
试论先秦五行观念的政治伦理化倾向[J]
.安徽史学,2000(3):16-20.
5
孟荣荣.
五行观念探源[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37-38.
6
叶桂生.
评郭沫若的老子考─—兼驳抄袭之说[J]
.郭沫若学刊,1998(1):74-80.
被引量:2
7
冯憬远.
气与原子——中西哲学物质概念的比较[J]
.哲学研究,1984(6):54-60.
被引量:2
8
燕廉奚.
《古史辨》的得与失[J]
.中国图书评论,2008,31(2):30-34.
9
林红.
论《古史辨》视野下《诗经》研究的利弊[J]
.电影评介,2009(22):109-109.
10
郭立友.
五行视域下《孙子兵法》“五德”思想探讨[J]
.世纪桥,2015(11):86-8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