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形成史的阶段划分
被引量:1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109-116,共8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6
-
1易晓波.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观[J].哲学动态,1998(8):23-25. 被引量:15
-
2邱耕田.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J].哲学动态,1998(2):21-23. 被引量:7
-
3丛大川.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J].学习与探索,1998(1):62-68. 被引量:7
-
4张奎良,宁丽娜.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新在哪里?[J].学习与探索,1998(3):59-66. 被引量:4
-
5江畅.论价值观念[J].人文杂志,1998(1):16-19. 被引量:8
-
6吴彩霞.全国第四届价值哲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人文杂志,1998(1):156-159. 被引量:1
-
7张红岩.略论价值评价及其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5):107-110. 被引量:1
-
8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5):42-47. 被引量:8
-
9冯天瑜.“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3):69-75. 被引量:13
-
10庄伟林,赖恩明.论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J].学术月刊,1998,30(4):50-53. 被引量:2
-
1李海林.道教洞天福地形成新考[J].宗教学研究,2014(4):73-77. 被引量:10
-
2郝永平.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关系论纲[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4):29-34.
-
3黎新农.从旧约正典的形成史来看合宜的圣经观[J].天风,2003(12):34-37.
-
4潘巍,徐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进展述略[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9(6):105-109.
-
5景中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J].社会科学动态,2000(1):22-24. 被引量:10
-
6黎新农.从旧约正典的形成史来看合宜的圣经观[J].天风,2003(11):24-26.
-
7潘中伟.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歧见产生的三种境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5):18-23.
-
8高云萍.北山学派形成史[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105-108. 被引量:2
-
9周嘉昕.人是如何变成帽子的?——哲学视域中的劳动价值论形成史[J].江苏社会科学,2012(2):1-5.
-
10岳新风.论马克思哲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9):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