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学刊》
1998年第4期77-79,共3页
Lingnan Journal
共引文献25
-
1任斌.合法性理论溯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58-65.
-
2何艳玲.法治意蕴辩[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10(4):26-28.
-
3魏健,廖志敏.诱饵侦查与警察圈套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2(2):16-22. 被引量:2
-
4刘京希.政治中心主义的自我超越——论政治生态文化的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05(12):30-37. 被引量:9
-
5黄宝玖.国家能力研究述评[J].三明学院学报,2006,23(1):8-14. 被引量:1
-
6郝宇青.论合法性理论之流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5):67-74. 被引量:12
-
7包先康,李卫华,辛秋水.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变迁[J].人文杂志,2007(6):178-184. 被引量:7
-
8张英洪.以权利看待农民——我为什么关注农民公民权[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5):5-10. 被引量:1
-
9李红,陈晏辉.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4):30-32. 被引量:9
-
10孙万怀.死刑存在的悖论与废止的根本动力[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2(2):106-1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
-
1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1):58-61. 被引量:35
-
2丁煌.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J].政治学研究,1999(1):60-66. 被引量:56
-
3李荣华.听证程序与行政决策民主化[J].中国行政管理,1999(8):27-29. 被引量:13
-
4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5
-
5毛寿龙.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J].行政论坛,1999,6(2):12-18. 被引量:7
-
6董炯.权利至上、制度设计及其运作——行政权与公民权平衡中的行政法[J].比较法研究,1998,12(3):60-75. 被引量:28
-
7袁祖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理论旨趣与实践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1998(7):31-33. 被引量:6
-
8王沪宁.论政治透明度[J].社会科学,1988(3):25-29. 被引量:5
-
9孙莉.关于改革与法的内在精神的若干思考[J].中国法学,1996(6):13-18. 被引量:19
-
10周世中,黄竹胜.论法对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平衡──兼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法的基本精神[J].社会科学家,1995,10(5):58-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红岩,赵成根.政府行政:官僚体制与民主范式的学理鉴别[J].上海城市管理,2010,19(2):29-32. 被引量:2
-
2王怀勇,刘中杰.转型期社会性管制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基于食品安全的法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55-59. 被引量:1
-
3丁柏铨.失衡与平衡--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与公众的关系[J].南京社会科学,2010(9):97-102. 被引量:3
-
4费爱华.新媒介背景下的政府舆论引导——基于政府再造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62-65. 被引量:12
-
5薛泉.从权力中心主义到法律中心主义:地方政府治理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制度性建构[J].行政论坛,2017,24(5):53-60. 被引量:1
-
1何艳玲.法治意蕴辩[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10(4):26-28.
-
2何艳玲.法治意蕴辩[J].新东方,1998,0(4):57-60.
-
3朱庆跃.公平正义的内在意蕴及现实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7-9.
-
4黄龙.制度权威的法治意蕴[J].民主与科学,2004(3):33-35. 被引量:2
-
5傅达林.律师出任代表委员法律顾问的法治意蕴[J].法治与社会,2009(10):1-1.
-
6李瑶.中国梦的法治意蕴——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联想到的[J].青年与社会,2014,0(12):9-10.
-
7肖前.解放思想 永无止境[J].新视野,1994(4):4-6.
-
8赵树禄.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3,15(1):9-13. 被引量:1
-
9宋海春,张桂英.社会转型期改革共识的法治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2-36. 被引量:3
-
10曾永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人本[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110-1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