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的本质新解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一般(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群体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
作者
万光侠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13,共5页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
群体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个体本质
实践活动
人的社会关系
一般本质
现实性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16
1
陈曙光.
“斯芬克司之谜”再沉思——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解读[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8-23.
被引量:5
2
韩广信.
论人的本质的层次性[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9(3):10-11.
被引量:1
3
岳勇.
人的本质概念的两层涵义与马克思的两个命题[J]
.山东社会科学,1999(5):60-61.
被引量:3
4
张文喜.
人的本质问题再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1998,18(5):56-60.
被引量:2
5
武天林.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的三重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42-47.
被引量:4
6
李伯聪.
符号世界与符号异化[J]
.哲学研究,1998(7):10-15.
被引量:18
7
岳勇.
人学理论的三种形态──费尔巴哈、萨特、马克思比较[J]
.江海学刊,1997(3):73-77.
被引量:6
8
徐才.
人的本质的本体澄明——兼论人的现实处境和历史归宿[J]
.理论探讨,1999(3):30-35.
被引量:8
9
张宏.
人性理论的抽象与具体[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2):10-13.
被引量:7
10
王锐生.
关于人性概念的理解[J]
.哲学研究,1980(3):22-2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7
1
陈曙光.
“斯芬克司之谜”再沉思——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解读[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8-23.
被引量:5
2
张文龙.
马克思论人的需要、对象性活动和人的本质的统一[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16(4):69-72.
被引量:1
3
丁秋玲.
人的本质、本质的异化及人的解放[J]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4):81-84.
被引量:2
4
陈曙光.
近年来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研究述评——兼论究竟如何界定人的本质[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125-128.
被引量:2
5
陈曙光.
人学“斯芬克司之谜”再沉思——究竟如何界定人的本质,兼与学界前辈陈志尚等教授讨论[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2):82-87.
被引量:1
6
郝雨,陈迎艳.
市场化传媒的人文精神状况[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27-134.
被引量:5
7
赵峰.
论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11(6):63-64.
8
赵峰.
论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之关系[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1):106-107.
9
赵峰.
论马克思财富概念的人性基础[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5):68-70.
10
杜红燕.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9(2):131-13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宋银丽.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及其教育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1):33-36.
2
黄赞梅.
试论文学评价的人学标准[J]
.湖南社会科学,2008(6):148-152.
被引量:2
3
宋银丽,图雅.
浅议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4.
4
张继娅.
媒体方言传播的文化思考[J]
.云梦学刊,2009,30(4):154-156.
被引量:6
5
李杰.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语言艺术[J]
.中国出版,2010(14):12-16.
被引量:5
6
沈艳丽.
基于实践思维方式思考人的本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2):74-76.
7
刘晓平.
公司治理中人性基础的哲理分析[J]
.求索,2012(8):191-193.
8
陈秀.
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逻辑路径[J]
.学术论坛,2013,36(3):10-13.
9
潘晶.
电视传播中的科学人文精神及其构建[J]
.新闻传播,2013(8):320-320.
10
田丽.
对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的深入解读[J]
.新闻传播,2013(10):70-71.
被引量:7
1
臧琳琳.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2):60-62.
被引量:1
2
袁辛奋,陈维明.
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J]
.理论探讨,1998(1):49-53.
被引量:5
3
赵光清.
“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读费尔巴哈论宗教篇章[J]
.科学与无神论,2010(3):45-47.
4
王桂敏.
美的人——试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
.北方文学(下),2011(10):191-192.
5
胡渝.
论人的本质的层次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研究,1996(4):127-129.
被引量:2
6
鞠德峰.
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6-31.
被引量:1
7
陈曙光.
人的区分何以可能——兼论人的本质,并与陈芬博士商榷[J]
.前沿,2006(7):43-45.
8
孟琦.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历史脉络——兼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现实关怀[J]
.岭南学刊,2009(3):106-109.
9
万光侠.
人学视野中的人的发展蕴涵[J]
.理论学刊,2003(4):20-24.
被引量:4
10
陈曙光.
再论实践视域中人的本质——兼与陈芬博士商榷[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9(1):25-27.
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