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美是普遍快感的对象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的双重语义 “美”具有双重语义,一是作名词,指对象性的实体,属于客体。一是作形容词,指“美的”,易言之即“愉快”,它是一种功能性概念,指实体美的功能,显然,“愉快”是种感觉、经验,属于主体所有。通常。
作者
祁志祥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6,共8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美”
西方美学
系统进化论
桑塔亚那
“愉快”
“真”
双重语义
生命体
普列汉诺夫
功能性概念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1
臧克和.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M]学林出版社,1990.
2
汪济生.系统进化论美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
66
1
赵惠霞.
美本质问题长期无解原因探析[J]
.人文杂志,1999(3):150-153.
被引量:1
2
李志宏.
“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2):1-6.
被引量:19
3
李志宏.
中国当代美学三大基本问题研究辨正[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1):56-62.
被引量:4
4
谭容培.
美是人的自由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感性升华[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4):29-36.
被引量:7
5
祁志祥.
平淡——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种风格美[J]
.文艺研究,1986(3):102-106.
被引量:3
6
常谢枫.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J]
.云南社会科学,1995(5):84-94.
被引量:5
7
罗苏溟.
生存意识与美的本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4):85-91.
被引量:4
8
陆梅林.
《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美的规律篇[J]
.文艺研究,1997(1):3-9.
被引量:34
9
邓也穆,陈明兆.
美的“示差性”本质与审美价值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1996(1):62-69.
被引量:2
10
祁志祥.
美的特殊语义——美是有价值的五官快感对象和心灵愉悦对象[J]
.学习与探索,2013(9):143-15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9
1
史鸿文.
十年来中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问题的再度思考[J]
.哲学动态,2001(10):41-45.
被引量:1
2
祁志祥.
循名责实、纵横交织——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拓展[J]
.文艺理论研究,2007(4):19-25.
被引量:1
3
祁志祥.
中国佛教美学的历史巡礼[J]
.文艺理论研究,2011(1):81-87.
4
祁志祥.
建设性后现代视阈下的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美的特征研究之二[J]
.社会科学,2014(2):163-174.
被引量:5
5
祁志祥.
新美学视野中的“动物美”观照[J]
.西部学刊,2014(6):13-17.
被引量:1
6
祁志祥.
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历史回顾与得失研判[J]
.河北学刊,2017,37(4):86-95.
被引量:6
7
王淑华.
“三蓝绣”装饰艺术语言在茶人服上的表达探析[J]
.美术界,2017,0(7):70-71.
被引量:4
8
祁志祥.
“乐感美学”: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3):17-31.
被引量:4
9
祁志祥.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系统整体观[J]
.文学评论,2003(3):69-7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郑笠.
由技至道——艺术技法与审美价值的辩证演绎[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2):54-56.
2
石立干.
论宋代士大夫的“文化人格”[J]
.兰台世界(下旬),2011(8):78-79.
3
祁志祥.
中国美学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特征[J]
.社会科学,2011(11):172-182.
被引量:1
4
邢文燕.
论高校图书馆员的美学修养[J]
.考试周刊,2008,0(23):134-134.
5
祁志祥.
“美的原因”再思考[J]
.社会科学,2016(2):172-184.
被引量:2
6
朱亚坤.
哲学亦是一门爱美的智慧——以柏拉图的《会饮篇》为例[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2):45-54.
7
邵红艳.
“入境,寻情”诗歌阅读教学模式浅析——以《登高》为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4):98-99.
8
彭彬.
21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研究述评——以2000—2016年文艺美学为主,兼与往年比对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1):33-38.
被引量:2
9
石丹丹,王珺.
《楚辞》中的楚国服饰设计思想探讨[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8,0(1):12-14.
被引量:1
10
祁志祥.
“乐感美学”: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3):17-31.
被引量:4
1
刘忆江.
二十世纪实在论思潮(二)——西方现代哲学认识论问题述要[J]
.哲学动态,1985(8):39-44.
2
张建军.
论《费尔巴哈论》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为恩格斯辩护[J]
.江海学刊,2004(6):17-22.
被引量:3
3
阎国忠.
最难舍却自然美[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110-112.
被引量:1
4
夏学杰.
人能不重蹈覆辙吗?[J]
.廉政瞭望,2016,0(15):71-71.
5
杨岚,张瑞.
审美救赎的启蒙意义与迷途[J]
.贵州社会科学,2016(1):20-25.
6
付建宏.
语文,美丽的过程[J]
.中学教学参考,2009(4):13-13.
7
陈定家.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J]
.江苏社会科学,2003(3):126-130.
被引量:4
8
野田又夫,张萍.
纪念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哲学讨论会——一个国民的生活中的哲学[J]
.世界哲学,1978(5):71-74.
9
杨文斌.
《方东美思想研究》简评[J]
.江淮论坛,2006(2):119-119.
10
江业国.
人性、人情、人格与美学──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提问引发的一番话[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0(4):34-36.
学术月刊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