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骞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是哪条路线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他在大夏时曾见到贾人从东南身毒国贩运来的蜀布与邓竹杖,因而推测身毒距蜀不远,建议开通一条由蜀至身毒国以通大夏的捷径,此即史家所称的蜀身毒国道。原始记载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和“大宛列传”。后世学者据此以为张骞当年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由成都西南经云南、缅甸而入印度阿萨姆邦,几成定论。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作者
吴焯
机构地区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出处
《南亚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57-64,共8页
South Asian Studies
关键词
身毒
西域传
西南夷
张骞
《史记》
羌人部落
河西走廊
印度河
邛竹杖
文书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1
吴焯.
青海道述考[J]
.西北民族研究,1992(2):123-140.
被引量:11
2
任乃强.中西陸上古商道—蜀布之路[J]文史杂志,1987(0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清理简记[J]
.文物,1985(8):49-65.
被引量:23
2
夏鼐.
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
.考古学报,1974(1):91-110.
被引量:75
3
夏鼐.
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
.考古学报,1958(1):105-110.
被引量:50
4
初师宾.
丝路羌中道开辟小议[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9(2):42-46.
被引量:20
5
马雍.
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6(2):18-2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0
1
李小琳.
岷江上游的区域特点与经济发展[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35-37.
被引量:1
2
陈东.
3~6世纪胡人入据岷江上游及对“岷江道”的开拓[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10-115.
被引量:2
3
张保见.
民国以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之回顾[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27-31.
被引量:1
4
屈大成.
中国早期佛教图像研究综述[J]
.民族艺术,2008(3):94-100.
被引量:4
5
吴景山.
青海古代交通研究状况考述[J]
.青海社会科学,2012(2):136-140.
被引量:1
6
苏海洋.
再谈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形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4):78-83.
被引量:4
7
王银田.
丝绸之路与北魏平城[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139-150.
被引量:12
8
李健胜,宋义岳.
丝绸之路青海道佛教文化交流功能述略[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65-67.
9
苏海洋.
陇蜀古道研究述评[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9(5):14-19.
被引量:2
10
苏海洋.
长庆二年刘元鼎入蕃陇右段线路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4):14-22.
同被引文献
33
1
吴廷璆,郑彭年.
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J]
.历史研究,1995(2):20-39.
被引量:41
2
史树青.
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J]
.历史研究,1961(4):107-108.
被引量:2
3
武昌莲溪寺东吴墓清理简报[J]
.考古,1959(4):189-190.
被引量:51
4
金琦.
南京甘家巷和童家山六朝墓[J]
.考古,1963(6):303-307.
被引量:37
5
俞伟超.
东汉佛教图像考[J]
.文物,1980(5):68-77.
被引量:104
6
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矿井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75(2):1-12.
被引量:27
7
М.П.格里亚兹诺夫,О.И.达维母,К.М.斯卡郎.
阿尔泰巴泽雷克的五座古塚[J]
.考古,1960(7):63-69.
被引量:19
8
吴焯.
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J]
.文物,1992(11):40-50.
被引量:66
9
何志国.
四川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J]
.文物,1991(3):1-8.
被引量:69
10
何志国.
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J]
.文物,1991(3):9-19.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3
1
杨维中.
佛教传入中土的三条路线再议[J]
.中国文化研究,2014(4):24-31.
被引量:7
2
刘再聪.
“丝绸之路”得名依据及“丝绸之路学”体系构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6):13-20.
被引量:3
3
宋晓梅.
从考古遗存引发关于南北两路佛教初传问题的思考[J]
.西域研究,2003(2):53-6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李慧君.
从考古材料看湖南早期佛教的传播与接受[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4(1):297-306.
2
杨维中.
佛教传入中土的三条路线再议[J]
.中国文化研究,2014(4):24-31.
被引量:7
3
张唐彪.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J]
.新闻界,2016(4):29-33.
4
刘林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路佛教传播[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70-75.
5
傅玥,尤悦.
从襄阳菜越陶楼看早期佛教与楚巫文化的融合[J]
.荆楚学刊,2017,18(5):12-19.
6
龚艳林.
明帝求法与佛教东传之初探[J]
.神州,2019,0(11):7-8.
7
邓海莲.
域外文化对中国陶瓷的影响分析[J]
.佛山陶瓷,2021,31(9):47-52.
8
仲海燕.
古物与方志互见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丝绸之路与节点城市的关系为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9):78-83.
9
高志旺.
谁命名了我的“丝绸之路”?——例谈历史课堂“意外问题”的处理方法[J]
.中学历史教学,2022(1):54-56.
10
顾超平.
以“丝绸之路”为统摄的跨单元主题式教学[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23(9):11-17.
1
李智红.
走进博南丝绸古道[J]
.西部论丛,2005(6):34-38.
2
张国刚.
《资治通鉴》选读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J]
.月读,2015(3):37-39.
3
牛金魁.
“身毒”的几个读者[J]
.中学历史教学,2014(4):131-131.
4
吴秋铭.
姜太公为什么钓到了周文王?[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7,0(10):14-15.
5
于双仁.
“身毒”的读音[J]
.语文建设,2001(6):20-21.
6
戴发旺.
成吉思汗时期蒙藏关系中两件史实探微[J]
.青海民族研究,1998,9(1):40-45.
被引量:1
7
李问渠.
成吉思汗 为何不取印度[J]
.报刊荟萃,2017,0(3):81-82.
8
世界的另一边——印度[J]
.小学时代,2012(5):20-24.
9
萱草园主人.
谈伊斯兰文化与元明景德镇御厂瓷之间的相互联系[J]
.收藏界,2006(10):57-61.
10
吴焯.
佛教蜀身毒道传播说质疑[J]
.东南文化,1992(5):159-168.
被引量:4
南亚研究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