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立与共生: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二元结构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立与共生: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二元结构涂文学从鸦片战争到民国中叶,经过近百年的艰难跋涉,中国城市文化的近代化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与传统乡村文化那种温文敦厚、柔静如水的意态相反,近代城市文化显示出若干新的特征:“近代物质文明所集中之都市,类皆日竞于新而...
作者
涂文学
机构地区
武汉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106-111,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中国近代
近代城市
城市近代化
乡村文化
城市化
市民文化
西方文化
近代中国
中国城市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1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171
1
吕昭河.
二元中国解构与建构的几点认识——基于城市“中心”与乡村“外围”关系的解释[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12-118.
被引量:11
2
樊如森.
近代天津与北方经济发展[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5-7.
被引量:6
3
葛剑雄,曹树基.
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J]
.历史研究,1998(1):153-165.
被引量:9
4
杨念群.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J]
.清史研究,2000(4):65-76.
被引量:37
5
曲晓范,周春英.
近代辽河航运业的衰落与沿岸早期城镇带的变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5-22.
被引量:17
6
张利民.
近代华北城市人口发展及其不平衡性[J]
.近代史研究,1998(1):191-215.
被引量:20
7
龙登高.
施坚雅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1998(2):67-71.
被引量:5
8
慈鸿飞.
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J]
.中国社会科学,1998(1):90-105.
被引量:53
9
行龙.
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J]
.清史研究,1998(4):110-117.
被引量:14
10
忻平.
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
.社会科学战线,1997(2):214-224.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6
1
任放.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04(4):90-122.
被引量:26
2
梁颂成.
城市文化是催生文学新样式的肥沃土壤[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1):65-67.
3
王毅.
武汉建筑文化浅析[J]
.华中建筑,2005,23(4):1-2.
被引量:2
4
刘曙东.
中国近代城乡的文化差异及启示[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75-77.
被引量:10
5
马振华,钱雅妮.
武汉在哪里——解读“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J]
.华中建筑,2007,25(8):44-46.
被引量:2
6
马振华.
建筑的本体与超越——误读“武汉琴台大剧院”[J]
.新建筑,2008(2):62-65.
被引量:1
7
朱鸿亮,张瑞青.
我国城乡差异历史探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19-3721.
被引量:2
8
张竞琼,张宇霞,周开颜,陈萍.
从中国现代文员职业装的形成和发展看引入外来样式的一般路径与模式[J]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18(1):56-60.
被引量:1
9
张竞琼,周开颜,陈萍.
中国现代服装史上对外交流的“传送者”[J]
.纺织学报,2001,22(4):270-272.
10
刘松茯.
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结构与内涵[J]
.新建筑,2002(1):59-6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姚永超.
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史研究述论[J]
.史林,2008(4):180-184.
2
胡雅琳.
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民俗学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2(3):261-262.
3
党晓旭,王元庆.
社会学视野下农村公路与文化变迁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11):433-435.
4
高超群.
2004年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43-150.
5
任放.
近代市镇研究的方法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50-60.
被引量:12
6
马振华,钱雅妮.
武汉在哪里——解读“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J]
.华中建筑,2007,25(8):44-46.
被引量:2
7
任放.
近代市镇研究的回顾与评估[J]
.近代史研究,2008(2):131-146.
被引量:15
8
马振华.
建筑的本体与超越——误读“武汉琴台大剧院”[J]
.新建筑,2008(2):62-65.
被引量:1
9
王思琦.
在村庄与国家之间:论施坚雅中国传统市场研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8(2):117-120.
被引量:4
10
万谦.
开放领域与专门学科——建筑史学视野中的中国城市史研究概览[J]
.建筑师,2008(5):99-105.
被引量:1
1
黄杰明.
晚清上海城市社会控制的近代化[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110-116.
2
董守义.
市民文化与城市近代化[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6):69-71.
3
张海平.
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J]
.学理论,2016(12):172-174.
4
许士密.
文化生产力的价值理性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J]
.求实,2007(2):75-79.
被引量:4
5
马庚存.
近代新兴城市青岛的形成[J]
.历史档案,2009,22(3):69-75.
被引量:1
6
涂文学.
中国城市文化近代化的多重路径[J]
.浙江学刊,1996(4):101-106.
被引量:10
7
张立真.
近代城市的扩大与新型市民社会的形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6):67-68.
被引量:1
8
马敏.
让城市文化史研究更富活力[J]
.史学月刊,2008(5):5-7.
被引量:7
9
王昆.
上善若水来辉武[J]
.今日中国论坛,2007(11):100-102.
10
王永军,刘春.
手工艺村落与传统乡村文化演变研究——以永宁乡瓦拉别村摩梭人手工艺为例[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5-60.
被引量:3
天津社会科学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