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归因训练三种模式评述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归因训练在近年来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指导归因训练的理论观点有三种,即习得性无助模式、自我效能模式、成就归因模式。这三种理论为人类行为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并广泛地应用到心理现象研究的各个领域。归因训练的实施,能提高人类行为的动机,增加未来成功的期望。
作者
韩仁生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归因训练
习得性无助
自我效能
成就归因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1
1
曾永忠.
运动归因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的关系[J]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4):40-43.
被引量:2
2
郑祥专.
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
.大学(学术版),2009(6):54-57.
被引量:13
3
陈慧.
浅析归因训练的应用与实施[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28-130.
被引量:2
4
周国韬,贺岭峰.
11~15岁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3):39-44.
被引量:104
5
徐亚康.
高中生的习得无助感及归因训练[J]
.贵州教育,2003,0(6):10-11.
被引量:4
6
陈姝娟,周爱保.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3):214-217.
被引量:147
7
郑雪,严标宾,邱林.
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1,21(4):46-50.
被引量:148
8
傅银鹰,周策.
归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98-100.
被引量:9
9
高虹.
归因理论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
.体育学刊,2000,7(3):71-73.
被引量:14
10
余鹏,宿淑华,李丽.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3-44.
被引量:143
引证文献
7
1
黄斌,殷晓旺.
体育教学中归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86-289.
被引量:6
2
许怀祥,李建伟,薄世杰,王飞.
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05-407.
被引量:7
3
肖巧萍.
归因训练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归因方式和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干预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33-35.
被引量:1
4
韩含,王慧萍.
习得无助理论的归因训练思想述评[J]
.临沂大学学报,2013,35(4):48-50.
被引量:1
5
宁嘉鹏,郭双,王君.
处境不利儿童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3):47-50.
被引量:1
6
徐明昊,范梓幸,高佳睿.
“互联网+教育”下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的习得性无助[J]
.教育观察,2020,9(9):106-109.
被引量:1
7
杨超.
归因训练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7,0(15):131-1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于淑丹,应贤慧,戴春林.
学业中等生学业成就归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71-674.
被引量:2
2
杨成艳,张永虎.
归因理论在健美操难度动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2008(4):183-184.
3
张东枚,方小衡,邹宗峰.
某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8):157-158.
被引量:7
4
惠梓.
高职学生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6).
被引量:1
5
郭玉江,刘洋,姚安全.
韦纳归因理论在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2(2):86-87.
被引量:2
6
郭震.
归因理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3):160-162.
7
高长松,明冬艳.
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33-133.
被引量:1
8
闫瑞芹.
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结果归因训练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上旬版),2015,29(1):29-32.
被引量:3
9
江惠辉.
高中政治复习课开放性教学初探[J]
.亚太教育,2015,0(3):30-31.
被引量:1
10
施建明,钟元飞.
高校体育教学的“过分充足理由效应”[J]
.亚太教育,2015,0(3):32-32.
1
翁学东.
投资:心理健康助您成功[J]
.祝您健康,2008,0(1):8-9.
2
袁爱玲.
“习得性无助”与成材[J]
.启蒙(0-3岁),2004,0(5):2-3.
3
纪伟,刘丽丽,李影.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27(6):98-99.
被引量:25
4
张承芬,毛伟宾.
能力自我知觉与成就归因[J]
.心理学探新,1991(3):37-42.
被引量:1
5
李小宁.
浅谈影响习得性无助感形成的因素[J]
.青春岁月,2013,0(12):238-238.
6
蒋明,高定国.
影响控制感剥夺的因素及其后果[J]
.应用心理学,2014,20(3):263-271.
被引量:14
7
张兆君.
大学生性别观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7(4):48-49.
被引量:3
8
沃建中,黄华珍,林崇德.
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
.心理学报,2001,33(2):160-169.
被引量:46
9
妙语[J]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15,0(1):60-60.
10
张哲琳.
集中营用沉默迎接解放[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6,0(2):48-49.
齐鲁学刊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