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和纳克逊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存在长期的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这些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水平陷井”,经济无法实现增长与发展。在他们看来,产生贫困性恶性循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投资不足。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打破“贫困性恶性循环”,和冲出“低水平陷井”,使经济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度提高投资率。不可否认,该理论对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不可否认,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和地区通过走“练内功”(内资动员)与“借外功”(外资引进)相结合的路子,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冲出了“低水平陷井”,实现了经济崛起和起飞,获得了成功。那么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成功的经验是否适合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呢?这可要打上一个大问号。首先,从规模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普遍面积小,人口少,投资相对量小,筹集资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不知比这些国家和地区要大多少倍,投资相对量特别大,筹集足够的发展资本难度非常大。其次,从资金来源看。
出处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共4页
Education &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