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可知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不可知论是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认识论理论。我国哲学界早在五十年代中叶,就对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进行过讨论。近几年来,随着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我国哲学界又出现了重新探讨不可知论问题的动向。归纳起来,目前我国对不可知论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个问题: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概念能否成立?在哲学史上,究竟有没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理论或派别?
作者
范燕宁
出处
《哲学动态》
1986年第12期20-23,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关键词
不可知论者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心主义
哲学性质
哲学认识论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史
哲学界
重大影响
认识世界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王金福.
论可知论范畴成立之依据[J]
.晋阳学刊,1986(3):2-7.
被引量:1
2
韩振峰.
也谈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兼与刘彦生同志商榷[J]
.求是学刊,1986,13(2):6-10.
被引量:1
3
吴大益,颜志林.
论不可知论的性质[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6(1):1-6.
被引量:1
4
李朝东.
怀疑认识论意义之历史批判[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3(1):69-73.
被引量:1
5
刘彦生.
不可知论的唯物主义性质──从不可知论的演变和特征看它的属性[J]
.求是学刊,1985,12(4):34-40.
被引量:1
6
钟山晓.
“可知论”是个超党性概念[J]
.学习与探索,1985(3):21-24.
被引量:1
7
陈建远.
不可知论与人类认识[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5):111-113.
被引量:1
8
秦淮沙.
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之不能成立[J]
.晋阳学刊,1985(2):2-16.
被引量:1
9
韩振峰,王亚民.
不可知论实质上就是唯心主义吗?[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16-17.
被引量:2
10
王明汉.
从信息论看世界的可知性[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1(4):3-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
1
王润秋,柯遵科.
赫胥黎与不可知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44(4):109-117.
同被引文献
9
1
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张春霖.
评社会主义计算的竞争“解决方案”[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1):54-58.
被引量:2
2
韩震,袁贵仁.
不可知论属性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1987(1):18-23.
被引量: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195.
6
[英]哈耶克F.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7..
7
Horwitz S. From Smith to Menger to Hayek:Liberalism in the Spontaneous Order Tradition [ J ]. The Independent Re- view,2001,6( 1 ).
8
[英]哈耶克F.致命的自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
[英]哈耶克F.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引证文献
1
1
刘晨晔,白鹤翔.
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批判的批判[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6):46-51.
1
于恩滋.
论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J]
.北方论丛,1982,0(4):2-7.
2
梁立群.
章太炎的认识论理论[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0(6):196-197.
3
张忠.
试论“求实”精神与美国精神的区别[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3):37-40.
4
陈晓龙.
从广义认识论到智慧说——兼谈冯契哲学的基本精神[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9-14.
被引量:5
5
杨振全.
论西方传统认识论视域中的主体在先性[J]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1-3.
6
方新民.
从海德格尔的视界看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J]
.云南社会科学,2002(2):15-17.
7
张浩.
略论联想和想象认识[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30-35.
被引量:2
8
王婷婷,吴庆麟.
个人认识论理论概述[J]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71-76.
被引量:24
9
杨生平.
康德与“科学”形而上学的构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66.
10
姬志闯.
从“知识”到“理解”:认识论的重构何以可能?——兼论当代西方认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5):8-13.
被引量:3
哲学动态
198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