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刘索拉小说论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要给一位初出茅庐的女作者写小说论显然为时过早,而且在还未考证出她在发表成名作之前写过什么小说就下笔评说更显得轻率匆忙;但她的那两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和《蓝天绿海》——是如此的值得人们玩味,以致于成了当今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正因为如此,本文尝试着作一次刘索拉小说论。一一般说来,乡村的早晨通常是宁静的:
作者
李劼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文学评论》
198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小说艺术
文学创作
自我意识
新时期文学
第二十二条军规
寻找自我
小说创作
审美心理
选择
民族历史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155
1
张宁.
公众期待与文学的内部秩序[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97-100.
被引量:6
2
孟繁华.
当代中国的学院批评——以青年批评家张清华为例[J]
.南方文坛,2002(4):9-11.
被引量:4
3
杨晓帆.
何谓“现代”,“自我”何从——重读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兼及新潮批评[J]
.长城,2010(7):157-167.
被引量:7
4
周宪.
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
.文学评论,1999(1):129-138.
被引量:78
5
丁帆,何言宏.
论二十年来小说潮流的演进[J]
.文学评论,1998(5):49-60.
被引量:48
6
刘心武.
《钟鼓楼》的结构与叙述语言的选择[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9.
被引量:9
7
陈思和.
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J]
.文学评论,1986(6):24-33.
被引量:72
8
刘纳.
在逆现象中行进的新时期文学[J]
.文学评论,1986(5):3-10.
被引量:4
9
王晓明.
在俯瞰陈家村之前——论高晓声近年来的小说创作[J]
.文学评论,1986(4):56-65.
被引量:20
10
刘晓波.
一种新的审美思潮——从徐星、陈村、刘索拉的三部作品谈起[J]
.文学评论,1986(3):35-4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6
1
杨晓帆.
何谓“现代”,“自我”何从——重读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兼及新潮批评[J]
.长城,2010(7):157-167.
被引量:7
2
罗艺峰.
新时期音乐思潮一瞥——试论“崛起的一群”[J]
.音乐研究,1986(2):3-11.
被引量:7
3
程文超.
对“需要修补的世界”的独特言说——八十年代文学批评中现代主义话语回顾[J]
.文学评论,1993(5):12-21.
被引量:3
4
严昭柱.
文学本体论的兴起与困惑——新时期十年文艺理论研究扫描[J]
.文艺研究,1989(4):197-207.
被引量:2
5
龙潜.
感觉意象小说初探[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2-35.
6
张国庆.
自我寻找:“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J]
.江汉论坛,2006(1):117-121.
被引量:1
7
曹霞.
“你别无选择”——现代性语境中的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1):39-43.
被引量:1
8
李喜华.
论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实践对创作理论内涵的拓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6):223-224.
9
王振军.
论198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历史意蕴及现实意义[J]
.湖北社会科学,2009(9):143-146.
10
王永兵.
当代主体的建构与新时期文化图景——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新人”形象[J]
.东南学术,2012(3):198-20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宋凌宇,黄文虎.
文化标出视域下的“佛系青年”解读[J]
.青少年学刊,2020(3):20-25.
2
胡哲,罗秋红.
双雪涛小说中的“失落者”群像[J]
.华夏文化论坛,2020(1):149-158.
被引量:1
3
徐孟东.
谈“新潮作曲家”的音乐观念[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19(2):94-99.
4
乔邦利.
在批判中建构——新时期音乐批评理论的求索过程[J]
.中国音乐学,2005(3):103-113.
被引量:3
5
蔡际洲.
选择课题的几种途径(上)——音乐论文写作系列研究之四[J]
.中国音乐,2005(2):80-85.
6
黄平.
“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J]
.当代文坛,2007(5):54-58.
被引量:4
7
张法.
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倾向的多样性[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1):148-154.
被引量:3
8
付琦.
在路上的身份探求——《在路上》与《一个朋友在路上》的比较解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1):13-15.
被引量:3
9
陈兴强,唐守文.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影响的焦虑”[J]
.山花(下半月),2012(5):141-142.
10
周晶.
新时期音乐思潮研究的开篇之作——读《改革开放与新时期音乐思潮》[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2):143-148.
被引量:2
1
蔡楠.
从作者的性格角度重读《你别无选择》[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2):29-30.
2
孙小韵.
走进《你别无选择》的历史现场[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8):14-16.
被引量:1
3
孙郁.
先锋的缺失[J]
.书摘,2000(7):102-103.
4
李国涛.
对现代派小说技巧的成功“选择”——读《你别无选择》[J]
.小说评论,1986(1):39-43.
被引量:1
5
李劼.
是临摹,也是开拓——《你别无选择》和《小鲍庄》之我见[J]
.当代作家评论,1986(1):19-24.
被引量:8
6
程光炜,杨庆祥.
主持人语[J]
.长城,2010(7):156-156.
7
梁小恩.
《你别无选择》对“黑色幽默”的借鉴[J]
.阅读与写作,1997,0(10):12-13.
8
许鑫.
刘索拉我不再别无选择[J]
.中国民族,2012(9):8-13.
9
魏小川,葛伟.
从语言的节奏与和谐简析《你别无选择》文学语言的音乐美[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1(3):94-94.
10
蒲四维,程丽蓉.
《你别无选择》:紧靠传统的现代派[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4-4.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198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