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玄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颇大的思潮之一。它同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隋唐佛学、
作者
王国轩
出处
《文史哲》
1985年第4期45-47,共3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魏晋玄学
中国思想史
先秦诸子学
两汉经学
宋明理学
思想资料
历史地位
隋唐
王弼
周易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1
汤用彤,任继愈.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它的政治背景[J]
.历史研究,1954(3):63-94.
被引量:2
2
陈战国.
玄学不是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J]
.文史哲,1985(4):53-54.
被引量:1
3
方立天.
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论我国前期封建社会中官方哲学的演变[J]
.哲学研究,1980(3):48-59.
被引量:5
4
赵克尧.
魏晋风度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1):21-30.
被引量:2
5
余敦康.
论中国思维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玄学思潮怎样代替了经学思潮[J]
.孔子研究,1986(1):53-66.
被引量:3
6
曹文柱,李传军.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J]
.历史研究,2002(5):142-165.
被引量:15
7
王晓毅.
魏晋玄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
.哲学研究,2000(2):57-62.
被引量:16
8
高永青.
略论魏晋文化的历史影响[J]
.探索与争鸣,1989(1):18-20.
被引量:1
9
毛新青.
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刘师培论魏晋[J]
.兰州学刊,2008(7):155-157.
被引量:1
10
暴庆刚.
玄学的诠释学形态嬗变及其思想史意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573-57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全波,朱丽祯.
魏晋玄学历史地位问题研究综述[J]
.华夏文化论坛,2017(1):47-54.
1
朱汉民.
宋明理学和古代书院[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24(4):1-8.
2
关继祥.
十四大的历史地位和意义[J]
.大庆社会科学,1993(6):17-6.
3
赵锡元,杨建华.
中国古代哲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2(1):8-21.
4
章权才.
论两汉经学的流变[J]
.学术研究,1984(2):73-80.
被引量:4
5
孙明君.
曹操与儒学[J]
.文史哲,1993(2):68-71.
被引量:6
6
赵克尧.
魏晋风度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1):21-30.
被引量:2
7
祁秀生.
一本概括山东古代思想发展面貌的著作——读《山东古代思想家》[J]
.东岳论丛,1987,8(1):102-102.
8
章权才.
杜国庠与中国经学史研究[J]
.学术研究,1988(3):74-79.
9
孙以楷.
论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2(3):26-32.
10
徐祥玲,杨本红.
扬州书院与扬州学派[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155-159.
被引量:1
文史哲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