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屈家岭遗址下层及同类遗存文化性质讨论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屈家岭遗址下层是一种以黑陶为主的原始文化遗存,1955年发掘,与屈家岭遗址上层及以灰陶为主的遗存一同被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同时分别被确定为屈家岭文化的早期和晚期。类似屈家岭遗址下层及以黑陶为主的遗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数十处遗址,经发掘的也有十多处。比较典型的遗址有湖北武昌放鹰台遗址(下层,1956年发掘)、京山朱家咀遗址(1960年发掘)。
作者
向绪成
出处
《考古》
1985年第7期627-632,共6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屈家岭文化
大溪文化
大溪遗址
平原地区
文化遗存
文化性质
黑陶
湘北地区
发掘
长江中游地区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6
1
向绪成.
浅议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与张之恒同志商榷[J]
.江汉考古,1983(1):65-69.
被引量:7
2
张绪球,何德珍,王运新.
试论大溪文化陶器的特点[J]
.江汉考古,1982(2):13-19.
被引量:6
3
张之恒.
试论大溪文化[J]
.江汉考古,1982(1):66-71.
被引量:12
4
王劲.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综述[J]
.江汉考古,1980(1):7-16.
被引量:23
5
Museum of Hunan Province.
澧县梦溪三元宫遗址[J]
.考古学报,1979(4):461-489.
被引量:36
6
澧县梦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J],1972(02).
共引文献
65
1
单思伟,彭蛟.
走马岭史前城址结构与功能探索[J]
.南方文物,2022(6):40-48.
被引量:1
2
陆青玉.
国内陶器考古研究的历史与展望[J]
.东方考古,2023(1):176-190.
3
宋亦箫.
大禹、祝融同一祖神考[J]
.贵州社会科学,2023(1):61-70.
被引量:4
4
徐永安.
十堰地区古代部族与方国探源[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1,15(3):67-70.
被引量:5
5
王劲.
屈家岭文化溯源辨[J]
.江汉考古,2010(4):63-75.
被引量:4
6
沈强华.
油子岭一期遗存试析[J]
.考古,1998(9):53-63.
被引量:2
7
王红星.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文化中心的转移与环境变迁的关系[J]
.江汉考古,1998(1):53-61.
被引量:23
8
徐祖祥.
试论大溪文化的变迁[J]
.四川文物,1997(1):9-14.
被引量:4
9
朱乃诚.
屈家岭下层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屈家岭文化的来源[J]
.考古,1993(8):734-740.
被引量:6
10
孟华平.
论大溪文化[J]
.考古学报,1992(4):393-41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7
1
陶洋,张德伟(文/摄),李天智(图),田志明(图),张丙舟(摄).
屈家岭遗址土地山遗址点2020年发掘简报[J]
.江汉考古,2021(1):33-41.
被引量:2
2
李天智(图),张德伟(文/摄),武保林(摄),李小康(摄),陶洋,罗运兵.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2018年发掘简报[J]
.江汉考古,2021(1):5-32.
被引量:2
3
王劲.
屈家岭文化溯源辨[J]
.江汉考古,2010(4):63-75.
被引量:4
4
安志敏.
关于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问题[J]
.考古,1999(1):81-89.
被引量:22
5
樊力.
论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J]
.考古,1998(11):76-89.
被引量:12
6
沈强华.
油子岭一期遗存试析[J]
.考古,1998(9):53-63.
被引量:2
7
陈官涛.
湖北石首市走马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8(4):16-38.
被引量:41
8
院文清.
湖北荆州市阴湘城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J]
.考古,1997(5):1-10.
被引量:24
9
韩建业,杨新改.
王湾三期文化研究[J]
.考古学报,1997(1):1-22.
被引量:65
10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白狮湾遗址发掘简报[J]
.江汉考古,1999(1):1-1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郭立新.
探索与论争: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谱系[J]
.江汉考古,2004(3):69-74.
被引量:2
2
单思伟.
屈家岭下层文化的界定、时空结构及相关问题[J]
.四川文物,2021(4):30-42.
被引量:5
3
张德伟,罗运兵,陶洋.
屈家岭遗址考古的回顾与思考[J]
.江汉考古,2024(6):161-16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单思伟,彭蛟.
走马岭史前城址结构与功能探索[J]
.南方文物,2022(6):40-48.
被引量:1
2
马保春,杨雷.
新石器时代晚期鄂豫陕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J]
.江汉考古,2007(2):42-51.
被引量:11
3
GUO Yi,HU YaoWu,ZHU JunYing,ZHOU Mi,WANG ChangSui,Michael P. RICHARDS.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evidence of human and pig diets at the Qinglongquan site,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1,54(4):519-527.
被引量:7
4
郭伟民.
一体化,还是多样性?——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进程反思[J]
.江汉考古,2021(6):79-89.
被引量:5
5
贺俊.
中国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初论[J]
.考古,2023(2):72-80.
6
郭爱鹏,毛龙江,单思伟,莫多闻,余西云.
长江中游走马岭古城兴衰的环境背景研究[J]
.地理学报,2024,79(5):1211-1230.
7
许志斌,朱励博,高任,宋贝,谢育武,符德明(绘制),杨力(拍摄).
武汉市黄陂区张黄家湾新石器时代墓地2020~2021年发掘简报[J]
.考古,2024(9):3-4.
1
李文杰.
试论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J]
.考古,1979(2):161-164.
被引量:10
2
屈家岭遗址周围又新发现一批屈家岭文化遗址[J]
.江汉考古,1998(2):21-25.
被引量:4
3
赵宾福.
从中坝和大溪遗址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
.考古,2006(6):66-72.
被引量:1
4
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76(3):187-196.
被引量:31
5
王杰.
对大溪文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江汉考古,1984(1):61-68.
被引量:1
6
郭胜斌.
兰元宫史前遗存文化属性及相关问题[J]
.江汉考古,1988(3):42-52.
7
黄梅.
湘北抗日热潮[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5):45-47.
被引量:1
8
Qujialing Archaeological Tean.
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J]
.考古学报,1992(1):63-96.
被引量:47
9
龚丹.
屈家岭文化中的儿童瓮棺葬[J]
.上海文博论丛,2006(3):40-43.
10
白九江,郑云峰,立山.
亡村故事——发现巫山大溪遗址[J]
.文明,2008,0(5):96-109.
考古
198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