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的翻译批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所谓翻译批评或翻译评论,是指根据有关理论和观点对翻译思想、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提高翻译者的整体素质和翻译的整体质量,是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我国翻译批评在本世纪的发展状况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
作者
王恩冕
机构地区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关键词
翻译批评
翻译评论
《中国翻译》
文学翻译
翻译研究
翻译事业
翻译理论
理论体系
翻译思想
翻译质量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5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225
1
翁凤翔.
翻译批评标准意义的新视角[J]
.上海翻译,2005(S1):37-41.
被引量:14
2
杨晓荣.
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
.外国语,2001,24(4):70-76.
被引量:37
3
程爱华.
翻译批评的困窘与抉择[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70-71.
被引量:3
4
吕俊.
论翻译研究的本体回归——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J]
.外国语,2004,27(4):53-59.
被引量:126
5
蒋骁华.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
.中国翻译,2004,25(4):10-15.
被引量:187
6
马晓冬.
《茶花女》汉译本的历时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3):57-62.
被引量:4
7
贺微.
翻译:文本与译者的对话[J]
.外国语,1999,22(1):42-48.
被引量:41
8
秦洪武.
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J]
.外国语,1999,22(1):49-55.
被引量:116
9
朱肖晶.
接受修辞学与翻译——兼评郑振铎译《飞鸟集》与周策纵译《失群的鸟》[J]
.外语研究,1998(1):65-67.
被引量:10
10
刘重德.
西奥多·萨瓦利所论述的翻译原则[J]
.外国语,1986,9(4):24-2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9
1
赵洪娟,孙志祥.
浅谈新时期加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42-143.
被引量:1
2
王洁.
试论翻译批评理论中的标准问题[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7(1):37-40.
3
冯霞媛.
近十年中国翻译批评综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34-35.
4
文军,王瀚.
翻译批评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体系的创立——中国近30年翻译批评理论研究概论[J]
.民族翻译,2008(2):3-9.
被引量:2
5
刘雪芹.
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30-133.
被引量:3
6
赵国繁.
试谈翻译危机[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7(3):108-110.
被引量:2
7
林化平.
翻译批评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2006(3):100-102.
被引量:5
8
文军,刘萍.
中国翻译批评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38-43.
被引量:9
9
马慧,白龙.
翻译批评中的读者认可度[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63-165.
被引量:1
10
翁凤翔.
关于翻译界的“第四群体”[J]
.上海翻译,2007(1):67-7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赵洪娟,孙志祥.
浅谈新时期加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42-143.
被引量:1
2
王洁.
试论翻译批评理论中的标准问题[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7(1):37-40.
3
魏婷.
从翻译研究范式看翻译批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
骆雯雁.
论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翻译批评的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1):125-128.
被引量:5
5
冯霞媛.
近十年中国翻译批评综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34-35.
6
文军,王瀚.
翻译批评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体系的创立——中国近30年翻译批评理论研究概论[J]
.民族翻译,2008(2):3-9.
被引量:2
7
赵冬梅.
“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主体研究——兼论文化翻译批评[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2):375-385.
被引量:2
8
胡德香.
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批评:现状与反思[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59-63.
被引量:12
9
毛澄怡.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77-79.
被引量:2
10
刘雪芹.
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30-133.
被引量:3
1
唐念念.
浅论“本”指代功能的形成及其泛化[J]
.文学教育(中),2017,0(1):35-37.
2
李艳.
《说文解字》“蒜”、“(韭番)”考辨[J]
.唐都学刊,2008,24(3):105-107.
中国翻译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