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处理中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的不同层次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别从“类型”“组合”“焦点”“特征”“指向”和“隐含”等不同方面,对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问题作了初步讨论。本文指出:汉语动名语义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每项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操作;同时这些具体角度也可以看作是汉语动名语义关系的不同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关的推导过程。这种工作是计算机进行汉语语义分析所必需的。
作者
沈阳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52,共8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关键词
语义关系
名词词组
动名
语义类型
语义指向
动词结构
语义范围
类型关系
语义焦点
特征语义
分类号
H08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21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1
陆俭明.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
.汉语学习,1990(1):1-6.
被引量:96
2
朱德熙.
“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1):4-18.
被引量:144
3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
.哲学研究,1959(2):47-47.
被引量:285
共引文献
521
1
汪昌松.
句法-形态接口视域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J]
.现代外语,2021,44(3):318-332.
被引量:4
2
刘存伟.
现代汉语倚变句的概念化基础及其句法影响[J]
.外国语,2019,42(6):39-50.
被引量:2
3
籍佳伟.
公文中介词“在”字句的语用探究[J]
.秘书,2022(2):70-81.
4
亓文香.
以视听教材《家有儿女》为例看构式语法理论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J]
.华中学术,2020(2):205-214.
5
张邱林.
“VA结了”式肯定祈使句[J]
.汉语学报,2021(1):46-53.
被引量:1
6
黄健秦.
从非处置非位移角度看“V_(单)在”的词汇化[J]
.对外汉语研究,2021(1):181-192.
7
(日)藤井瑠美,(日)杉村博文.
从不同类型语言“昨天大阪下了一场大雨”的表达方式看汉语句子的基本格局[J]
.对外汉语研究,2018,0(2):1-15.
8
杨永龙.
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J]
.古汉语研究,2000(4):23-29.
被引量:12
9
张菁.
关于“VA”型动补关系复合词的两点认识[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94-195.
10
李炜东,胡秀梅.
“在+处所”的语义指向分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62-16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1
1
徐烈炯,沈阳.
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8(3):1-21.
被引量:74
2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
.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53
3
刘鑫民.
语义对成分线性位次的制约[J]
.语文研究,1996(3):25-29.
被引量:4
4
郑述谱.
概念、词义及其他[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24-28.
被引量:4
5
张黎.
语义搭配律刍议[J]
.汉语学习,1996(2):41-44.
被引量:3
6
王希杰.
关于词义的层次性问题的思索[J]
.汉语学习,1995(3):4-8.
被引量:7
7
丁金国.
语义问题说略[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8(1):77-84.
被引量:5
8
张黎.
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J]
.北方论丛,1995(5):54-60.
被引量:4
9
张伯江.
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68-78.
被引量:53
10
王玲玲.
格语法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三讲[J]
.语言文字应用,1994(4):97-10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5
1
李炜东,胡秀梅.
“在+处所”的语义指向分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62-164.
被引量:1
2
王德寿.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分析方法[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6-90.
被引量:2
3
陆俭明.
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J]
.语言研究,2001,21(1):1-12.
被引量:25
4
傅爱平.
黏合式名词短语结构关系的考察和分析[J]
.中国语文,2004(6):508-520.
被引量:8
5
陈楠,陈新国,徐明英.
语音交互技术在GIS图形系统中的应用初探[J]
.测绘标准化,2016,32(2):28-30.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刘云,俞士汶.
“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J]
.汉语学报,2004(2):56-62.
被引量:5
2
蔺璜.
定语位置上名词的句法表现及其语义特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95-99.
被引量:8
3
卢英顺.
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3):197-202.
被引量:32
4
陈一民.
动词源致歧[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122-125.
5
苏宝荣.
词的功能义的层次分析[J]
.语文研究,2006(1):5-8.
被引量:2
6
杨永忠.
动宾倒置的生成[J]
.语言科学,2006,5(3):39-48.
被引量:8
7
宋玮.
倒错的时空隧道 荒诞的语篇世界——《阿丽思游记》中的指称系统[J]
.外语教学,2006,27(6):78-81.
被引量:1
8
李绍群.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确定[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115-118.
9
李琼,胡金柱,俞小娟.
现代汉语复句中短语字段的自动识别初探[J]
.洛阳大学学报,2007,22(3):62-66.
10
李绍群.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确定[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139-142.
1
王惠.
HSK甲级双音合成词词义透明度与结构类型关系统计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04-207.
被引量:3
2
周大军.
英语人际意义的情态隐喻表达[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58-60.
被引量:13
3
李艳.
明清小说中“一面A,一面B”格式的语义关系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97-99.
4
徐邦俊.
现代汉语“大X的”构式解析[J]
.求索,2012(12):165-167.
被引量:4
5
沈茜.
社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1,0(9X):149-150.
6
周斌.
东巴文同字异体之间结构类型组合情况的调查[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48-53.
7
刘春卉.
属性值与属性特征语义语法差异考察——兼谈相关歧义结构[J]
.汉语学习,2008(3):43-47.
被引量:7
8
戴庆厦.
语法比较的几点思考[J]
.语言与翻译,2006(1):3-7.
被引量:4
9
周大军.
英语的情态隐喻及其语篇解释力[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6):100-104.
被引量:25
10
张雪涛,张德岁.
“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分析”献疑[J]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45-50.
被引量:1
语言文字应用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