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18,23,共4页
Foreign Language World
同被引文献277
-
1李震.中国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 被引量:25
-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S1):34-40. 被引量:377
-
3吴朋.输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实验[J].外语界,2001(3):53-56. 被引量:53
-
4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语界,2001(3):23-26. 被引量:108
-
5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2-8. 被引量:324
-
6钟华,樊葳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2):14-16. 被引量:93
-
7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39-44. 被引量:139
-
8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2-6. 被引量:319
-
9夏建国,杨若凡.WTO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9):16-17. 被引量:23
-
10侯丽红.语言观的演变和语言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30-3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81
-
1陈雪婷.民航飞行学生英语学习文化调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4):209-211.
-
2倪娟.探索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之关联[J].山东青年,2019,0(10):224-224.
-
3张萱,马继红.试论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70-73. 被引量:2
-
4唐灵芝,胡悦宏.培养语用能力是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15(4):75-76.
-
5胡晓琼.英语专业精读课中外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96-98. 被引量:11
-
6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2-6. 被引量:319
-
7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4):33-37. 被引量:57
-
8郦国兴,刘震宇.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若干关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6):189-191. 被引量:1
-
9解学花.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J].电影评介,2008(12). 被引量:4
-
10孙云波.读写结合——一项英语写作教学的试验[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01-104.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602
-
1望丽.试论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0(23):282-282. 被引量:2
-
2李亚玲.培训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10):143-144.
-
3陈雪婷.民航飞行学生英语学习文化调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4):209-211.
-
4王春风,李媛媛,赵青青.基于大数据下网络平台的汽车专业设计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7):43-44.
-
5蒋亦瑾.浅析英语电影欣赏在大学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9(6):33-33.
-
6刘红.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潍坊学院学报,2008,8(1):157-158.
-
7范颖娜.大学生个性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武警学院学报,2003,19(z1):78-80.
-
8谢琼.试析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S1):280-282.
-
9邓周魁,司海维,刘琳.《英美文化及影视欣赏》学习需求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8(15):58-60. 被引量:1
-
10解学花.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J].电影评介,2008(12). 被引量:4
-
1王鹏.探究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差异与融合[J].校园英语,2017,0(11):238-238. 被引量:1
-
2曹瑞明.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差异与融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1):45-47. 被引量:36
-
3王闽汕.从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谈任务型教学[J].莆田学院学报,2006,13(6):71-74. 被引量:1
-
4朱小粉.从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J].魅力中国,2013(20):121-121. 被引量:1
-
5张梦雪,唐文杰.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视角下试论大学英语学习文化的重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0):157-158.
-
6刘吉力.海峡两岸量词“通”对比考察[J].海外华文教育,2016(3):323-332. 被引量:1
-
7黄文红,崔刚.外语学习文化概念述评[J].现代外语,2016,39(1):128-136. 被引量:11
-
8盛辉.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差异与融合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1):106-107. 被引量:3
-
9张芳,肖任飞.从“怎么说呢、这么说吧”看元认知态度的差异与融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2):122-127. 被引量:2
-
10孙汝建,张莱宴.两岸四地汉语共同语的差异与融合——“第二届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武陵学刊,2014,39(1):136-14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