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献》
CSSCI
1999年第1期108-135,共28页
The Documentation
同被引文献17
-
1顾铁符.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内容简述[J].文物,1978(2):1-4. 被引量:11
-
2陈公柔.士丧礼、既夕礼中所记载的丧葬制度[J].考古学报,1956(4):67-84. 被引量:40
-
3唐云明.河北元氏县西张村的西周遗址和墓葬[J].考古,1979(1):23-26. 被引量:38
-
4李学勤.论帛书白虹及《燕丹子》[J].河北学刊,1989,9(5):53-56. 被引量:10
-
5《文物》1995年1~12期目录索引[J].文物,1995(12):91-95. 被引量:4
-
6徐天进,孟跃虎,李夏廷,张奎.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J].文物,1995(7):4-39. 被引量:187
-
7李夏廷,张奎.天马——曲村遗址 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J].文物,1994(8):4-21. 被引量:158
-
8于海广.山东龙山文化大型墓葬分析[J].考古,2000(1):61-67. 被引量:11
-
9宋·姚宏.战国策[M].武汉:湖北崇文书局本.1869.
-
10范祥雍.战国策笺证·战国策传本源流考(代前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6-9.
二级引证文献36
-
1喻梦哲,张学伟.辽代许从赟夫妇墓中的仿木现象解析[J].建筑史,2021(1):41-54.
-
2周俊玲.“器”与“道”——汉代陶灶造型、装饰及其意蕴[J].文物世界,2009(6):24-29. 被引量:7
-
3巫鸿.“生器”的概念与实践[J].文物,2010(1):87-96. 被引量:20
-
4邵晓洁.论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兼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之相关问题[J].中国音乐,2010(3):23-28. 被引量:3
-
5周俊玲.建筑明器的意蕴及其审美特征[J].文物世界,2011(3):42-46.
-
6邓菲.图像与思想的互动——谈跨学科研究中的图像艺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1):29-39. 被引量:17
-
7刘晓达.概念、视角、叙述与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书写——巫鸿The Art of the Yellow Springs: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评述[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106-112. 被引量:4
-
8杨平平.长沙汉墓随葬动物形象的“器物观念”[J].南方文物,2013(2):54-60. 被引量:1
-
9李林.“图像铭记”与祭奠空间——以辽阳壁画墓墓主画像与明器台(室)为中心[J].艺术探索,2013,27(4):29-36. 被引量:1
-
10韩恩瑞,邹颖.试论滇文化青铜贮贝器的“纪念碑性”[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64-70. 被引量:1
-
1刘钊.安阳后岗殷墓所出“柄形饰”用途考[J].考古,1995(7):623-625. 被引量:24
-
2贾娟.《太平御览·皇王部》校释[J].文教资料,2016(9):1-2.
-
3胡文辉.“人日”考辨[J].中国文化,1994(1):90-92. 被引量:4
-
4田宜超,黄长巩.是《墨子》引《老子》,还是《淮南子》引《老子》?[J].文物,1975(9):93-93. 被引量:1
-
5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考古,1978(6):409-425. 被引量:113
-
6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之——端午[J].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09,0(9):44-44.
-
7赵和平.敦煌写本《朋友书仪》残卷整理及研究[J].敦煌研究,1987(4):44-55. 被引量:14
-
8李正华,李明若.郑州商城非汤都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1):16-16. 被引量:1
-
9申慧青.皇权观念在类书编纂中的映射——以《太平御览·皇王部》的编纂为例[J].宋史研究论丛,2014(1):498-509. 被引量:1
-
10晏建怀.宋太宗“树榜样”[J].幸福(下),2011(6):6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