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法学》
1999年第5期13-16,共4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同被引文献38
-
1徐岱,王军明.期待可能性理论:学说、本体及其展开[J].金陵法律评论,2008(1):23-31. 被引量:1
-
2冯卫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式图景——价值解读与路径选择[J].金陵法律评论,2008(1):76-83. 被引量:9
-
3魏君贤.从个人化正义到形式理性——通过案例评析看中国人法律观念转型的必要性[J].法学,1999(5):59-62. 被引量:3
-
4游伟,肖晚祥.“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J].政治与法律,1999(5):22-27. 被引量:75
-
5丁银舟,郑鹤瑜.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J].法商研究,1997,15(4):57-62. 被引量:72
-
6于佳佳.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论适用范围的限定[J].政法论丛,2004(6):39-44. 被引量:3
-
7刘国利,吴镝飞.人文主义法学引论[J].中国法学,2004(6):23-32. 被引量:22
-
8屈学武.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杀人命案的法理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05,27(1):58-70. 被引量:49
-
9夏勇.舍法求法与媒体正义——从敬一丹的《声音》说起[J].环球法律评论,2005,27(1):115-123. 被引量:16
-
10陈亚平.情·理·法:礼治秩序[J].读书,2002(1):63-69.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5
-
1冯卫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式图景——价值解读与路径选择[J].金陵法律评论,2008(1):76-83. 被引量:9
-
2王晓艳,王静.正义之冲突与平衡——透过许霆案对司法公正的理性思考[J].法学杂志,2010,31(S1):4-9. 被引量:3
-
3程汉大,解永照.民间法正义观转型初探[J].学习论坛,2006,22(10):63-66. 被引量:2
-
4谢衍明.在中国语境下期待可能性的解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105-109.
-
5马海涛,涂开阳.论冲突法上的例外条款:表象、概念及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4):125-129.
二级引证文献14
-
1于妤.挑战与回应:量刑引入期待可能性要素的司法考量[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0,26(3):71-75.
-
2谢衍明.在中国语境下期待可能性的解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105-109.
-
3石聚航.期待可能性的域外命运——基于德日刑法理论与实践的考察[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3):54-60. 被引量:3
-
4喻贵英.论期待可能性之理论定位及其在我国的实现路径[J].法学杂志,2012,33(9):58-63. 被引量:7
-
5张旭.关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期待可能性追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5):17-21. 被引量:2
-
6黎阳.从期待可能性理论中的道德观看正义[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170-170.
-
7廖劲敏.期待可能性之中国式解读[J].政法学刊,2013,30(5):38-42.
-
8刘润婷.由“崔英杰案”看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问题[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2):24-27.
-
9李永升,周其玉.论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定位及运作机理[J].社科纵横,2015,30(6):128-136. 被引量:3
-
10谈萧.论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冲突及协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9):20-27. 被引量:10
-
1吴真.法的正义观对法治的选择[J].长白学刊,2004(3):43-48. 被引量:1
-
2介新玲.中国的法治思想的人文环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66-69. 被引量:1
-
3曾立红.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38-40. 被引量:3
-
4孙笑侠.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5):5-12. 被引量:89
-
5温晓燕.探析罗马法与英美法系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132-133.
-
6王彧,饶艾.论制定法之正义[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2):65-67.
-
7陈文盛,戴建强.刑事诉讼羁押期限规定之缺陷与立法完善[J].人民检察,2005(10X):44-46. 被引量:4
-
8张福森谈中国法制建设情况[J].中国司法,2004(3):5-5.
-
9曹树昌.反司法腐败可否从个案做起?[J].中国审判,2014,0(4):26-27.
-
10徐沛亮.论中国宪法司法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0(6):10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