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木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描写神木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方言轻声的声调条件、调式、性质和词汇、语法环境,简要分析了新老派之间轻声词的差异。认为神木话的轻声是重轻式语音词后字的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复合词的结构对轻声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制约性,调的使用频率则不起作用。
作者
邢向东
机构地区
内蒙古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2-72,共11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晋语
连读变调
轻声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6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206
1
崔平,王韫佳.
抚顺话“上声+阴平”变调的声学和知觉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19(1):88-97.
被引量:1
2
熊子瑜.
xSegmenter:音段自动切分与标注工具[J]
.中国语音学报,2019(1):27-34.
被引量:1
3
邢向东.
论西北方言和晋语重轻式语音词的调位中和模式[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8-18.
被引量:35
4
吴媛.
岐山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及中和调的模式[J]
.南开语言学刊,2008(2):142-152.
被引量:13
5
牛顺心.
河南武陟方言的降升式连读变调及其成因初探[J]
.南开语言学刊,2009(2):47-58.
被引量:3
6
蒋平.
“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J]
.方言,1999(3):187-196.
被引量:19
7
赵日新.
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J]
.方言,1999,21(2):136-140.
被引量:33
8
平山久雄.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J]
.方言,1998(1):7-13.
被引量:37
9
林华.
“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J]
.中国语文,1998(1):31-39.
被引量:33
10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1998(5):378-386.
被引量:146
引证文献
21
1
朱玉柱,李爱军.
河南武陟方言两字调实验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22(2):118-130.
被引量:1
2
林弘洋.
山西乡宁方言的连续变调和轻声[J]
.汉字文化,2024(8):19-21.
3
邢向东.
论西北方言和晋语重轻式语音词的调位中和模式[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8-18.
被引量:35
4
姜莉.
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轻声问题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4):61-62.
5
张文轩,邓文靖.
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178-183.
被引量:4
6
贺俊杰.
管辖音系学的声调理论:发展及应用[J]
.当代语言学,2010,12(3):252-261.
被引量:5
7
王珏.
府谷西部方言音系研究报告[J]
.榆林学院学报,2010,20(5):15-22.
被引量:1
8
于银如,张惠叶.
晋语舒声促化原因综论[J]
.语文知识,2010(4):38-41.
被引量:3
9
卢晓霞.
方言轻声的类型和特点[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42-45.
被引量:2
10
王晓斌.
张掖方言两字组的连调模式[J]
.甘肃高师学报,2015,20(1):33-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3
1
张小砚,李爱军,李智强.
太丰方言青年发音人右重双音节韵律词连读变调模式[J]
.中国语音学报,2024(1):44-54.
2
朱玉柱,李爱军.
河南武陟方言两字调实验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22(2):118-130.
被引量:1
3
谢郴伟.
广州话中低平调混淆的感知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19(1):138-146.
被引量:1
4
崔平,王韫佳.
抚顺话“上声+阴平”变调的声学和知觉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19(1):88-97.
被引量:1
5
田海丁.
乐山话双音节词声调分析[J]
.语言历史论丛,2023(1):185-204.
6
支建刚.
论Z变调[J]
.中国方言学报,2022(1):16-35.
7
钟江华,虢紫莹.
湖南白族汉语方言——桑植“民家腔”的两字组连调模式[J]
.南开语言学刊,2019(1):109-117.
8
徐世梁.
藏语和汉语声调演变过程的对比[J]
.南开语言学刊,2019(1):33-40.
被引量:2
9
林弘洋.
山西乡宁方言的连续变调和轻声[J]
.汉字文化,2024(8):19-21.
10
孙凯,杜小钰.
青海贵德刘屯话的声调现象[J]
.南开语言学刊,2020(1):41-56.
1
邢向东.
陕北神木话的话题标记“来”和“去”及其由来[J]
.中国语文,2011(6):519-526.
被引量:17
2
邢向东.
神木方言的虚词“得”[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0(2):26-28.
被引量:2
3
邢向东.
陕北神木话的助词“得”[J]
.中国语文,2001(5):445-445.
被引量:2
4
邢向东.
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J]
.方言,2006,28(4):335-342.
被引量:11
5
仝国斌.
句法框架中非同义词语的中和现象——从“都”和“也”的中和谈起[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2):40-44.
被引量:4
6
邢向东.
陕北神木话的助词“着”[J]
.中国语文,1997(4):295-296.
被引量:13
7
邢向东.
神木话的结构助词“得来/来”[J]
.中国语文,1994(3):208-209.
被引量:11
8
王嘉龄.
三种方言轻声的优选论分析[J]
.语言科学,2002,1(1):78-85.
被引量:7
9
邢向东.
神木话的助词“着”[J]
.语文研究,1996(3):54-56.
被引量:5
10
邢向东,周利芳.
陕北神木话的语气副词“敢”及其来源[J]
.方言,2013,35(3):224-235.
被引量:10
语言研究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