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同被引文献183
-
1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J].中国语文,2002(5):459-472. 被引量:38
-
2李国南.“移就”与“比拟”的心理基础比较[J].修辞学习,2000(3):29-30. 被引量:8
-
3王洪君.山西方言的“也[ia]似的”[J].语文研究,2000(3):59-63. 被引量:10
-
4张美兰.从《祖堂集》问句看中古语法对其影响[J].语言科学,2003,2(3):80-91. 被引量:1
-
5岳中奇.“像X似的”语用价值及变体间的转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44-47. 被引量:4
-
6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4):169-179. 被引量:66
-
7李讷,石毓智.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1998,12(3):16-28. 被引量:37
-
8岳中奇.“像X似的”结构分析及变项“像”与“似的”考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1):54-57. 被引量:2
-
9张美兰.《训世评话》词语考释[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35-138. 被引量:9
-
10储泽祥.相似性的“N_1似的N_2”格式———兼谈比喻的典型性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110-117.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26
-
1李敏.比况短语研究综述[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38-41.
-
2王智杰.“似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6(4):76-79. 被引量:2
-
3丁勇.元刊杂剧的比拟句式[J].孝感学院学报,2007,27(4):13-16.
-
4姜岚.《刘知远诸宫调》中比拟句式及比拟助词研究[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10):34-35.
-
5岳辉,李无未.19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J].民族语文,2007(5):30-33. 被引量:4
-
6李崇兴,丁勇.元代汉语的比拟式[J].汉语学报,2008(1):2-10. 被引量:7
-
7王琴.元曲中的比拟句考察——兼论比拟句的历史发展[J].修辞学习,2008(2):69-73. 被引量:2
-
8翟燕.明清山东方言中的比拟助词“也似”及其来源问题[J].语文研究,2008(1):54-57. 被引量:3
-
9田敬丽,唐韵.《三遂平妖传》里的比拟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1-113. 被引量:1
-
10张海媚.金代两种诸宫调中外来语成分考察[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326-331.
二级引证文献44
-
1张文.从《摩诃僧祇律》语序看中古译经语言特点[J].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47-63.
-
2韩鑫.“A+(得)+比拟”结构的历时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7):104-108.
-
3丁琳.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数量词的词类标注问题[J].汉字文化,2024(1):78-82. 被引量:1
-
4陈柳蓓.话语标记"一般说(来)"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及其演变过程——兼论"一般说(来)"与"一般"的语用差异[J].语言研究集刊,2022(2):192-206.
-
5张辉.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音'文献考[J].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18,0(1):94-103.
-
6黑维强.陕北方言助词“也[ia]是的”[J].语文研究,2007(3):52-54. 被引量:9
-
7翟燕.明清山东方言中的比拟助词“也似”及其来源问题[J].语文研究,2008(1):54-57. 被引量:3
-
8闵长琴.论比况短语[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8):107-108.
-
9刘春兰.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1(2):98-105. 被引量:9
-
10张海媚.金代两种诸宫调中外来语成分考察[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326-331.
-
1田敬丽,唐韵.《三遂平妖传》里的比拟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1-113. 被引量:1
-
2黑维强.从陕北方言看近代汉语助词“也似”的来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113-116. 被引量:7
-
3高乐.论《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比拟式[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4):59-60.
-
4叶建军.《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103-106. 被引量:3
-
5黄佩文.句式“V也得V,不V也得V”[J].汉语学习,2004(1). 被引量:2
-
6胡伟.西汉时期的“如”字句及比拟式[J].殷都学刊,2012,33(3):88-91. 被引量:1
-
7陈群.《型世言》中的比况助词考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92-96.
-
8李骏辉.假借也可以造字[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148-148.
-
9郑厚尧.沔阳话中的被动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113-117. 被引量:2
-
10杨永龙.从语序类型的角度重新审视“X+相似/似/也似”的来源[J].中国语文,2014(4):291-303.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