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理论沉寂期的反思
被引量:
1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翻译理论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低潮。面对这种情况,有人疾呼翻译理论研究走进了死胡同,让大家“丢掉幻想”;有人认为目前翻译理论研究正处于一个“相对沉寂期”;也有人说翻译研究进入了“调整期”。尽管说法不一,却也集中地...
作者
林克难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12,共3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关键词
沉寂期
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研究
中国翻译
语言学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
语言学译论
文学翻译
直译意译
《红与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0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93
同被引文献
260
1
林克难.
“动态对等”译论的意义与不足[J]
.外国语言文学,1988(1):69-73.
被引量:7
2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73
3
张南峰.
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外国语,2001,24(4):61-69.
被引量:110
4
吕俊.
论翻译研究的本体回归——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J]
.外国语,2004,27(4):53-59.
被引量:126
5
刘军平.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中西话语[J]
.中国翻译,2004,25(4):3-9.
被引量:107
6
蒋骁华.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
.中国翻译,2004,25(4):10-15.
被引量:187
7
徐来.
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J]
.中国翻译,2004,25(4):16-19.
被引量:149
8
张景华.
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J]
.中国翻译,2004,25(4):20-25.
被引量:149
9
陆艳.
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研究[J]
.上海翻译,2013(3):55-59.
被引量:28
10
何兆武.
历史学两重性片论[J]
.史学理论研究,1998(1):4-1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9
1
范祥涛.
描写译学中的描写对象和描写方式[J]
.外国语,2004,27(4):60-67.
被引量:9
2
申连云.
翻译研究中的规定和描写[J]
.外语教学,2004,25(5):75-78.
被引量:13
3
于虹.
翻译呼唤学科建设——访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J]
.中国翻译,2001,22(4):10-12.
被引量:2
4
曹山柯.
后殖民主义在我国翻译学上的投影[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103-106.
被引量:12
5
王林.
中国当代翻译的现状与出路笔谈(五篇)[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33-37.
被引量:6
6
宋以丰,刘超先.
关于后现代主义翻译观的思考[J]
.外语教学,2006,27(3):76-80.
被引量:7
7
黄焰结.
权力框架下的翻译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6):1-6.
被引量:3
8
申连云,冯亚玲.
翻译领域语言层面研究与文化层面研究的相对独立性[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117-122.
被引量:3
9
何晓静.
当代中国翻译现状[J]
.考试周刊,2009(22):39-40.
被引量:1
10
张小曼,胡作友.
归化异化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J]
.学术界,2009(5):75-82.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93
1
冯全功.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回顾与展望[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63-173.
被引量:16
2
侯新飞,张杰.
翻译研究工具书的新视野——《翻译研究手册》第四卷评介[J]
.现代英语,2021(22):45-48.
3
彭莹,蓝红军.
探寻中国翻译文学的起点——评《首译之功:明末耶稣会士翻译文学论》[J]
.中国外语研究,2020(1):101-106.
4
鲁凯莉.
国际化背景下的翻译研究——基于近十年国内外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J]
.外语教育,2021(1):107-123.
5
张汨,谢斐.
中国翻译话语书写的知识史模式探究——以朱生豪“神韵说”为例[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2(1):41-56.
6
欧阳凤.
“人史”抑或“文史”——论中国翻译史研究的社会学视角[J]
.翻译界,2021(1).
被引量:2
7
蓝红军.
翻译技术的理论研究:问题与路径[J]
.英语研究,2023(1):47-58.
被引量:5
8
杨平.
对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思考[J]
.中国翻译,2003,24(1):5-7.
被引量:76
9
魏东峰,王丽.
试论翻译学及其走向[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53-55.
10
郝景东,朱安博.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权力话语[J]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6):125-128.
1
项成东.
对语言学译论的思考[J]
.外国语文,1999,24(2):73-77.
被引量:1
2
孙乃荣,王秀娟.
《语言学翻译理论》评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104-105.
被引量:7
3
张光明.
浅谈加强译作的研究与赏析[J]
.外语研究,1992(1):59-62.
4
赵彦乔.
我国几种主要翻译理论述评[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3):134-136.
被引量:1
5
孙晓曈.
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综述[J]
.读书文摘(中),2016(4).
6
贺显斌.
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J]
.外国语,2007,30(3):76-80.
被引量:25
7
王东风.
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J]
.中国翻译,1999(1):7-11.
被引量:79
8
尹衍桐.
对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寂期的思考[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73-75.
9
杨翠翠.
论翻译中形象的重塑[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0):215-217.
10
尹秀娟.
近十年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6):87-90.
被引量:2
中国翻译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