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立人”思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把握住“小我”与“大我”、“个性觉”与“群之大觉”的内在同一性,从而以中西文化的撞击为条件,以先觉者的“个性觉”为突破口,唤醒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摒弃其自身劣根性,确立新型民族性格,促成传统中国人向现代中国人的根本转变,由单个中国人的自立,达...
作者
李金涛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16,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立人”思想
鲁迅
现实性
超越性
国民劣根性
文化思潮
存在意义
民族性格
精神胜利法
生存状态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6
1
郭晴云.
“尊个性而张精神”──重提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J]
.昌潍师专学报,2000,19(4):34-36.
被引量:3
2
沈启帆.
从鲁迅的“立人”思想想到的[J]
.上海人大月刊,2013(1):53-54.
被引量:1
3
张箭飞.
词语细读:论鲁迅小说中的“我”[J]
.江汉论坛,1998(10):61-65.
被引量:2
4
李新宇.
鲁迅人学思想论纲(一)[J]
.鲁迅研究月刊,1999(3):5-13.
被引量:20
5
谭桂林.
鲁迅小说启蒙主题新论[J]
.鲁迅研究月刊,1999(1):22-32.
被引量:19
6
李新宇.
鲁迅人学思想论纲(二)[J]
.鲁迅研究月刊,1999(4):5-15.
被引量:4
7
李德尧.
鲁迅早期重精神思想之再剖析[J]
.鲁迅研究月刊,1998(12):5-12.
被引量:5
8
鲍晶.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J]
.天津社会科学,1982(5):81-88.
被引量:3
9
王雨海.
鲁迅的“立人”思想与现代文化建设[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108-110.
被引量:1
10
张同俭,张文忠.
论鲁迅“立人”启蒙思想的发展[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1):69-7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潘世圣.
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J]
.鲁迅研究月刊,2002(9):4-13.
被引量:24
2
邱坤荣,沈学习.
理想与绝望——《伤逝》的哲理叙事[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96-98.
3
沈学习.
简析鲁迅笔下青年知识分子的个性主义[J]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5-47.
4
胡朝强.
略谈鲁迅的“立人”思想及价值[J]
.北方文学(中),2018,0(9):41-41.
5
苑帅民,秦思思.
鲁迅“立人”思想研究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6):97-10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汪卫东.
在“鲁迅”的冰山下面——旅日学者李冬木对“原鲁迅”的越境溯源[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97-102.
2
胡力舟.
冲决黑暗的尝试——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与明治时期日本之关系[J]
.东南传播,2008(2):94-96.
3
魏韶华.
论鲁迅的“思想原点”及其克尔凯郭尔之影响[J]
.鲁迅研究月刊,2004(7):31-41.
被引量:4
4
张芸.
鲁迅早期论文与德国思想界关系初探[J]
.鲁迅研究月刊,2004(8):65-71.
被引量:1
5
洪峻峰.
鲁迅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嬗变[J]
.文史哲,2006(5):103-110.
被引量:4
6
孙强.
国民性话语:一个民族主义的视角[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1):13-19.
被引量:6
7
商昌宝.
青年鲁迅“立人”思想的多义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2007(8):22-27.
被引量:3
8
罗伟文.
如何评价鲁迅的早期论文[J]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3):55-58.
9
俞祖华,王静静.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综述[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6):10-19.
被引量:3
10
孙强.
晚清国民性批判中的“奴隶”话语辨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74-80.
1
李志瑾.
左翼文学思潮观照下鲁迅“立人”思想的特点[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2):118-120.
2
吴颖.
鲁迅立人思想的一个侧面──再论《补天》[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0(3):1-7.
3
王盛鑫,罗晓畅.
对鲁迅“立人”思想的思考和总结[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5(B12):33-34.
4
吴淡如.
没人要娶林黛玉[J]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09(6):75-76.
5
唧唧.
爱情不要等你有空时候再珍惜[J]
.祝你幸福(午后),2012(3):60-60.
6
邬吉丽.
在彷徨中呐喊——鲁迅“立人”思想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J]
.学园,2014,0(22):68-69.
7
丁克家.
华美的诗章,深刻的哲理——纪伯伦《先知园》赏析[J]
.阿拉伯世界研究,1995(1):13-14.
被引量:3
8
林焕平.
关于小我与大我[J]
.文艺理论研究,1989(4):53-55.
9
方长安.
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上)[J]
.鲁迅研究月刊,2002(4):15-19.
被引量:7
10
蔡洞峰.
“精神”的探寻:鲁迅“立人”思想的原点[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55-60.
鲁迅研究月刊
199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