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现代堂吉诃德的命运——吴宓及其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吴宓为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的命运,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吴宓的追求是理想的,为追求理想,宁舍弃“实际的生活”,这就注定了他的命运是堂吉诃德式的悲壮。在文化激变的时代,吴宓更注重守成更注重建设,这对于现代中国不无启示意义。在世纪之交,对有着鲜明、独到的文化主张且拥有许多与吴宓齐名的文化名人的“学衡派”作重估。
作者
龙文懋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4期12-18,共7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吴宓
理想主义
文化保守
学衡派
分类号
K825.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3
1
史胜翠.
风神潇洒,平淡天真——潘伯鹰的书法艺术[J]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07(6):6-7.
被引量:1
2
朱徽.
论吴宓的比较文学观[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2-47.
被引量:4
3
李怡.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50-164.
被引量:37
4
李建中.
试论《学衡》诸子的文化模式与历史命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92-97.
被引量:1
5
段怀清.
三个层面、三条途径、三种结果──欧文·白璧德在中国[J]
.中国比较文学,1998(1):118-130.
被引量:10
6
谭桂林.
评近年来对学衡派的重估倾向[J]
.鲁迅研究月刊,1997(2):3-7.
被引量:4
7
张华.
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6(1):14-16.
被引量:1
8
孙尚扬.
汤用彤文化思想探析(上篇)[J]
.中国文化研究,1994(2):33-40.
被引量:4
9
邵汉明.
“五四”精神的文化反思[J]
.中国文化研究,1994(2):41-51.
被引量:1
10
孟繁华.
文化崩溃时代的逃亡与归依——九十年代文化的新保守主义精神[J]
.中国文化研究,1994(2):52-5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张贺敏.
学衡派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271-290.
被引量:5
2
赵晓芳.
论“学衡派”保守的现代性诉求[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88-91.
3
孟祥春.
人生—人性—道德:吴宓文学思想的内在结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82-85.
4
刘淑玲.
《人海微澜》与新人文主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7):70-8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殷杰.
吴宓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78-83.
被引量:2
2
魏宏伟,胡志敏.
近五年来国内学衡派研究综述[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6):6-10.
3
熊威.
试论保守主义与现代文学的二元互动——“学衡派”的历史意义[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4):277-277.
4
肖志兵.
林纾与“学衡派”之关系考证[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14(2):109-114.
5
李楠.
历史的回眸与当下的思索——沈卫威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成就[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87-92.
1
陈华丽.
唐才常:维新的悲剧[J]
.中华遗产,2014,0(10):134-145.
2
袁腾飞.
普鲁士尚武[J]
.领导文萃,2016,0(22):41-42.
3
黄薇.
素朴 光华辉映 杨绛 百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J]
.国家人文历史,2011(14):64-68.
被引量:1
4
朱文琪.
艺文[J]
.魅力中国,2016(19).
5
李响,纪彭.
海瑞 虎狼丛中的堂吉诃德[J]
.时代人物,2014,0(12):117-118.
6
喻大华.
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近代儒学的新陈代谢[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3):86-91.
被引量:3
7
高志超.
浅议清初皇太极的“禁狗令”[J]
.历史档案,2016,29(2):126-130.
8
徐心宇.
海瑞:“狼虎”丛中的堂吉诃德[J]
.文史博览,2012(1):57-58.
9
文斌.
杨绛的体面[J]
.意林(原创版),2008,0(12):7-7.
10
杜玲.
论林语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主张[J]
.北方论丛,2012(4):94-97.
北方论丛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