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四──竞技教育论
被引量:1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8年第5期52-53,共2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同被引文献47
-
1赵立.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的沿革和发展[J].体育科学,1998,18(5):5-7. 被引量:66
-
2罗时铭.运动教育论──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五[J].体育文化导刊,1999(1):53-54. 被引量:2
-
3罗时铭.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二──运动文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1998(3):59-60. 被引量:3
-
4罗时铭.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一身体塑造论[J].体育文化导刊,1998(2):53-54. 被引量:2
-
5罗时铭.快乐体育──论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三[J].体育文化导刊,1998(4):50-51. 被引量:5
-
6张富炎.西欧教育家——洛克的体育思想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63,7(1):54-57. 被引量:2
-
7郑振坤.颜习斋李恕谷体育思想评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2):89-94. 被引量:1
-
8柳东哲.日本体育思想更新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要点——对“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教育”的批判[J].体育学刊,1991,1(2):11-12. 被引量:1
-
9潘绍伟.苏霍姆林斯基的体育思想与实践[J].体育学刊,1991,1(1):9-11. 被引量:1
-
10《体育之研究》的发表及其深远意义——《中国近代体育史》第五章“五四”前夜的先进体育思想和主张第一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77,3(Z1):36-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彭玉婷,周红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襄阳市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研究[J].运动精品,2019,0(12):41-42.
-
2周妍,李启迪.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共性特征、思维立场与未来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125-135. 被引量:1
-
3高鹏.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发展演变与历史经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1):57-68. 被引量:25
-
4李阳,赵刚.论我国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迷失与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9):117-126. 被引量:19
-
5万炳军,郭晨,张钊,张聪,肖冰炀,董佳慧,张婧,于佑凯.疫情期间微信“健身抗疫推文”的特征及风险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3):267-275. 被引量:12
-
6温宇蓉,郑旗.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基本向度与内在进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8):59-61. 被引量:3
-
7杨洋,赵波,柳印,潘胡波,雷欢,刘力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热点及其动态演变——基于CNKI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1992-2019)的可视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6):53-59. 被引量:7
-
8史惠斌.基于战略坐标图的我国体育赛事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6(2):48-55.
-
9吴向宁.学校体育中健康素养教育的失衡与归位[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5):47-52. 被引量:3
-
10高健雄,程艺,耿喆.演进·热点·趋势:体教融合研究探析——基于COOC/VOSviewer的CNKI文献计量可视化[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6):127-133. 被引量:3
-
1阮军(改编).门球史话[J].老年世界,2006(11):28-28.
-
2周传志.当代日本体育发展的得与失[J].体育文化导刊,2007(6):81-83. 被引量:8
-
3全海英,王辉,李冬.体育师资培养之素质教育论[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14-15. 被引量:2
-
4彭热霞.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几个观点的转变[J].科技致富向导,2008,0(11X):10-11.
-
5曹荣芳,吴新宇,王春梅,张建华,高嵘,毛振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6):102-105. 被引量:8
-
6罗时铭.运动教育论──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五[J].体育文化导刊,1999(1):53-54. 被引量:2
-
7李郁华.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四个为主[J].体育师友,1989,12(3):5-6.
-
8亚洲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10(10):38-38.
-
9陆作生,陈娇霞.日本初中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修改及其特征[J].体育学刊,2011,18(3):103-104. 被引量:3
-
10王国旭.进化教育论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新模式设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4):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