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程琪龙王宗炎一、引言兼语既可以是一般式,也可以是把字式。但是,两种句式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变换。所有的一般式并非都可以变换为把字式,把字句也并非都有相应的一般式。例如:请他上主席台把他请上主席台请他坐主席台把他请坐...
作者
程琪龙
王宗炎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外语系
中山大学外语系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30,共5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关键词
语义特征
把字式
把字句
一般式
语义结构
语义条件
趋向动词
句式
“给”
系统功能语法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62
1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
.中国语文,2002(5):387-399.
被引量:345
2
任鹰.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中国语文,2001(4):320-328.
被引量:67
3
冯胜利.
“写毛笔”与韵律促发的动词并入[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25-31.
被引量:71
4
叶向阳.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25-39.
被引量:96
5
徐燕青.
“使”字句与“把”字句的异同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4):52-58.
被引量:12
6
徐通锵.
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1):12-22.
被引量:48
7
程琪龙.
Jackendoff“致使概念结构”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7(3):26-31.
被引量:15
8
袁明军,张慧晶.
语义特征研究概观[J]
.汉语学习,1999(5):24-31.
被引量:6
9
杨素英.
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
.汉语学习,1998(2):10-13.
被引量:35
10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
.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53
引证文献
8
1
程琪龙.
理论、模式、操作[J]
.语言文字应用,1998(4):69-74.
2
程琪龙.
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J]
.现代外语,2001,24(2):121-132.
被引量:58
3
周红.
汉语致使问题研究动态[J]
.汉语学习,2005(6):44-51.
被引量:5
4
税昌锡.
“语义特征”的定义和理据刍议[J]
.云梦学刊,2006,27(5):125-128.
被引量:6
5
李青.
现代汉语兼语句与英语的ECM现象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2009(30X):47-48.
6
苗丽丽.
近年来对汉语兼语式的研究回顾[J]
.新校园(上旬刊),2014,0(6):50-51.
7
翟清旭.
轻动词视角下的“你(我)+X+死+我(你)”的句式及其语用成因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6):87-90.
8
李冰冰.
“致使”类兼语句的汉外对比与习得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26-1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谭琦.
致使表达的汉日对比研究——以致使者的编码方式为中心[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1(1):97-110.
2
胡邦岳.
“反转使役句”句法、语义、语用及其互动[J]
.语言学论丛,2020(2):195-216.
被引量:1
3
蒋世强.
英汉致使表达的差异[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64-65.
4
于梅欣.
致使概念结构的原型范畴探微[J]
.消费导刊,2009,0(7):234-234.
5
熊学亮,王志军.
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
.外语研究,2002,19(1):19-23.
被引量:96
6
王红旗.
语义特征及其分析的客观基础[J]
.汉语学习,2002(6):7-13.
被引量:9
7
陈凤华.
认知功能模式中的感知框架及其语法体现[J]
.外语研究,2005,22(4):32-35.
被引量:5
8
周红.
论外向致使和返身致使[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5):58-62.
被引量:9
9
孙英杰.
非受格动词及非作格动词研究[J]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5):5-9.
被引量:4
10
郭钟庆,杨宇庆.
条件成分的概念框架及其语法体现[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86-89.
1
张月祥.
《英语语法一点通》选登(6) 小问题搞定大语法之动名词[J]
.英语自学,2008(1):27-29.
2
尹继友.
口诀速记英语知识(二)[J]
.英语自学,2006(9):26-28.
3
方绪军.
“从”字短语在“把”字句中的位置[J]
.海外华文教育,2004(2):34-40.
4
连真然.
浅谈had better的用法[J]
.外国语文,1987,12(1):64-67.
5
王会慈.
关注动词不定式的完成体[J]
.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08(7):48-49.
6
薛曦,刘妍.
对于英语不定式的一般式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中的探讨[J]
.河套学院论坛,2016(3):49-51.
被引量:1
7
李也白.
动词不定式的时态意义[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0(12):10-10.
8
动名词的“式”的用法[J]
.中学英语之友(新教材高一版),2013(5):10-12.
9
郑立生.
非谓语动词句法功能的比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4):93-96.
10
李克访,杨桢.
浅析had better的各种用法[J]
.语言教育,2001(4):21-21.
语文研究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