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汉语动词的重迭形式
被引量:
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人认为这些语言单位都不是动词的重迭形式;多数人只承认“AA”是动词的重迭形式。本文打算论证上述六种语言单位都是动词的重迭形式。所谓动词的重迭形式,是指词法范围内一个动词的不同语法形式。
作者
张静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5-24,共10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语言单位
词组
词尾
构词法
句法
重读音节
词根
说话人
汉语动词
重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5
引证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195
1
任海波.
现代汉语AABB重叠式词构成基础的统计分析[J]
.中国语文,2001(4):302-308.
被引量:28
2
贺卫国.
“ABAB着”格式的初步考察[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40-42.
被引量:2
3
潘国英.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147-150.
被引量:2
4
李宇明.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
.中国语文,1998(2):83-92.
被引量:133
5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1998(5):378-386.
被引量:146
6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当代语言学,1997(2):37-45.
被引量:175
7
王文宇.
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回顾与思考[J]
.外语界,2002(4):6-10.
被引量:77
8
李晋霞.
动词AABB重叠式探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3):85-88.
被引量:14
9
周克庸.
也谈《诗经》重叠词的词性──与杨合鸣、周德旗先生商榷[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4):19-22.
被引量:1
10
柴世森.
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1):115-12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50
1
谢诗淇.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修订本)商榷[J]
.汉字文化,2022(19):84-86.
2
陈青松,陈安平.
50年来动词重叠研究综述[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169-171.
3
戴雪梅.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15-22.
被引量:5
4
张先亮.
动词重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6):71-74.
被引量:7
5
张先亮.
试论重叠式动词的语法功能[J]
.语言研究,1994,14(1):21-29.
被引量:5
6
王继同.
论动词“V着V着”重叠式[J]
.汉语学习,1990(2):12-17.
被引量:11
7
白丁.
浅谈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范围[J]
.语言与翻译,2001(1):23-26.
8
于江.
动词重叠研究概述[J]
.汉语学习,2001(1):35-39.
被引量:32
9
吴吟.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0(3):28-33.
被引量:15
10
殷晓明.
动词重叠语法意义二题[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2(2):50-5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4
1
李煊.
动词重叠与词重音——从白语的尝试体说起[J]
.韵律语法研究,2021(1):150-167.
被引量:1
2
李劲荣.
汉语量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1-7.
被引量:8
3
潘国英.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147-150.
被引量:2
4
周锦国.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57-60.
被引量:3
5
胡湛,邓洁,龙腾.
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分析[J]
.作家,2010(10):136-137.
被引量:1
6
曾常年.
现代汉语动词持续体的反复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5):85-90.
被引量:9
7
张先亮.
动词重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6):71-74.
被引量:7
8
王晓燕.
儿歌中反复现象研究[J]
.神州,2014(12):139-140.
9
刘义青,张艳梅.
深泽方言重叠式初探[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72-74.
被引量:5
10
李晋霞.
“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J]
.语言研究,2002,22(2):63-69.
被引量:27
1
徐思益.
汉语动词后置的“得”与“不得”[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1(Z1):68-73.
被引量:1
2
覃盛发.
略说趋向动词“起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2):150-152.
3
郭齐.
《水浒传》的动词情貌[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57-63.
被引量:1
4
钱楷.
汉语语法小札[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5(3):145-149.
5
张麟声.
关于汉语动词的分类——介绍日本荒川清秀先生对汉语动词的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25-30.
被引量:2
6
周佐元.
外语教师与音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104-106.
7
杨才铭.
汉蒙翻译中动词时、态、体的对应规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45-61.
8
肖伟良.
试论动词作动词的状语[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3):35-39.
被引量:5
9
项梦冰.
论“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对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的再认识[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4):75-80.
被引量:35
10
方文惠.
海外格语法在汉语上应用的评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3(4):70-75.
被引量: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