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代社会中礼物的功能及其流变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送礼是一种源于原始社会的古老习惯。西周统治者将这一习惯改造成了一项政治制度。西周时期 ,表达性的礼物居主体地位 ,礼物是周人确立社会关系的中介和表达身份地位的标识 ,发挥着维护贵族统治秩序的重要功能。春秋时期 ,表达性礼物的政治功能不断衰弱 ,同时功利性礼物开始增多。到了战国 ,以贿赂为主要形态的功利性礼物迅速发展起来 ,送礼成为人们谋求私利的手段之一。
作者
马卫东
张林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北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5-149,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周代
礼物
社会秩序
政治功能
民俗文化
分类号
K892.26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82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6
1
.《礼记·曲礼下》[M].,.第1256页.
2
.《孟子·离娄上》[M].,..
3
.《仪礼·士相见礼》[M].,..
4
金景芳.
论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J]
.中国社会科学,1980(3):121-130.
被引量:7
5
.《韩非子·八奸》[M].,..
6
.《战国策·魏策三》[M].,..
7
.《战国策·燕策一》[M].,..
8
.《战国策·赵策三》[M].,..
9
.《战国策·魏策一》[M].,..
10
.《战国策·赵策四》[M].,..
共引文献
382
1
梁韦弦.
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2
李守庸.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
.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3
严清华,朱华雄.
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
.中州学刊,2004(4):160-163.
被引量:1
4
杨国荣.
儒家的形上之思[J]
.浙江学刊,2004(4):75-79.
被引量:12
5
曹玮.
东周时期的赗赙制度[J]
.考古与文物,2002(6):39-42.
被引量:21
6
徐亚文.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
.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9
7
韩源.
论当代青年在社会转型中的道德责任[J]
.理论与改革,2004(5):101-103.
8
马保春.
由楚简《容成氏》看汤伐桀的几个地理问题[J]
.中国历史文物,2004(5):39-46.
被引量:4
9
余华青.
略论秦汉王朝的保密制度[J]
.中国史研究,2002(3):13-22.
被引量:5
10
李文.
重新评价东亚儒教文化的历史作用[J]
.世界宗教研究,2002(2):24-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6
1
李国超.
“单纯受贿行为”犯罪化辨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46-48.
被引量:2
2
朱建华.
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论[J]
.现代法学,2001,23(4):130-134.
被引量:51
3
游伟,肖晚祥.
论受贿罪构成要件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现行立法及其与理论、司法的冲突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00(6):21-23.
被引量:49
4
杨向奎.
论“礼尚往来”[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1):2-4.
被引量:7
5
储槐植,杨书文.
公务活动中单纯受贿行为之贪污罪处理——兼论刑法第394条之适用及修改[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1):9-14.
被引量:23
6
郑春生.
朝聘礼制管窥[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3):56-60.
被引量:9
7
王作富,陈兴良.
受贿罪构成新探[J]
.政法论坛,1991,9(1):23-30.
被引量:65
8
张明楷.
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
.政法论坛,2004,22(5):144-156.
被引量:104
9
王慧,蒋海洋.
变异“礼”文化侵蚀党政肌体[J]
.人民论坛,2007(3):16-17.
被引量:1
10
张亮.
略论春秋列国聘问施报之不平衡与聘礼的衰亡[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60-6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郭小锋,田刚.
单纯受贿行为的定罪研究[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09-115.
被引量:2
2
程旭.
朝贡·贸易·战争·礼物——何家村唐代金银器再解读[J]
.文博,2011(1):42-48.
被引量:3
3
王睿.
略论西周到春秋聘礼赠贿风气之演变[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1-1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张华,张观澜.
未谋利受贿行为的法律分析与完善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4):107-107.
2
梁子,程云霞.
何家村窖藏:制作机构及其世界性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1):32-37.
被引量:3
3
杨瑾.
跨学科视阈下的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文物研究综述[J]
.文博,2019(3):41-48.
被引量:3
4
周叶青.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J]
.文物天地,2020(8):36-39.
被引量:1
5
冯志远.
“收受礼金”出、入罪的刑法学思考[J]
.太原大学学报,2015,16(4):54-58.
1
赵锡元.
商代重“小”[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1):99-102.
被引量:1
2
李华.
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文化探析[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1):106-110.
3
瞿林东.
治史贵有心得——访赵光贤教授[J]
.史学史研究,1988(4):4-10.
4
林沄.
说“氓”[J]
.史学集刊,1981(0):73-77.
被引量:1
5
杨英.
试论周代庶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6(2):10-21.
被引量:2
6
张闻捷.
周代用鼎制度疏证[J]
.考古学报,2012(2):131-162.
被引量:27
7
彭林.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从赵光贤先生问学小记[J]
.史学史研究,1992(3):26-28.
8
徐少单.
对周代社会形态及其演变的真知灼见——读吴于廑先生《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一书的几点体会[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13-14.
9
李衡眉.
周代社会母系色彩浓重原因考——兼论周人氏族的双重相继关系[J]
.中国史研究,1991(3):58-63.
10
文卒.
《周礼文化与社会风情》[J]
.文史知识,1997(2):106-106.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