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古代文论中的意境问题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从王国维的“境界”说谈起意境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中涉及到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到现在,在文艺批评和欣赏中也仍然是经常谈到的。
作者
吴调公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1年第1期235-249,共1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意境说
王国维
司空图
境界
人间词话
美学范畴
有我之境
古代诗论
社会科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35
1
王建珍.
论意境研究在现代的发展[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6-80.
被引量:2
2
古风.
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J]
.中国社会科学,1998(3):171-183.
被引量:20
3
叶朗.
说意境[J]
.文艺研究,1998(1):16-21.
被引量:168
4
张永祎.
论意境的美学特征[J]
.天津社会科学,1986(1):71-76.
被引量:2
5
潘世秀.
意境说的形成与发展[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3(2):63-71.
被引量:3
6
袁行霈.
论意境[J]
.文学评论,1980(4):134-142.
被引量:28
7
王振铎.
一个文艺学说的形成——从“境界”到“意境”[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0(4):62-70.
被引量:2
8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20
9
刘雨.
王国维“境界”论辨识——兼谈“境界”与“意境”之别[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74-79.
被引量:2
10
张文勋.
论“意境”的美学内涵[J]
.社会科学战线,1987(4):281-29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罗钢.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境界说”探源之三[J]
.文艺研究,2006(3):60-68.
被引量:11
2
蒋寅.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12-25.
被引量:73
3
邓程.
意境余论[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1):46-49.
4
胡秀春.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析论[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11X):19-20.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张雨.
新诗情境诗学的生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72-181.
2
赵毅衡.
从文艺功能论重谈“境界”[J]
.文学评论,2021(1):59-66.
被引量:10
3
周兴陆.
叔本华哲学的东方元素与王国维“境界”说的建构性[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1):1-23.
4
师晓龙,孔宇航.
布局·序列·意境:198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中的园林方法[J]
.建筑学报,2024(S01):72-79.
被引量:1
5
周冬梅.
浅论移情说的“由我及物”与“由物及我”[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4):27-31.
6
祁曉明.
王國維《文學小言》的文學觀[J]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2023(1):137-149.
7
王世海.
论境界概念的纷争与真理性[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1):67-91.
8
韩经太,陶文鹏.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75-87.
被引量:13
9
云韬.
精英与大众之间——王国维对席勒“游戏说”的接受[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113-118.
10
杨矗.
意境说的建构性阐释——兼与蒋寅商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64-74.
被引量:3
1
賈文昭.
我国古代诗论的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7(3):88-94.
2
祖慰.
人文学科的自杀和复活[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3):103-110.
3
陈燕侠.
公文写作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69-70.
4
张连第.
古代诗论中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22(4):65-70.
5
刘斯翰,何天杰.
先秦儒家《诗》论之产生和发展[J]
.学术研究,1984(4):99-104.
6
王英志.
情与“味”——我国古代诗论学习札记[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71-76.
7
秦寰明.
略论我国古代诗论中的“韵”[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57-62.
8
寇效信.
试谈我国古代诗论中的形象思惟问题[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7(4):29-38.
9
滕咸惠.
《人间词话》刍议[J]
.文史哲,1986(1):68-73.
被引量:3
10
宋民.
王国维的优美壮美说述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0(1):36-41.
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
198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