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研究》
1980年第6期141-144,共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二级引证文献43
-
1高淮生.关于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的人文精神建构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8(14):60-61. 被引量:8
-
2周仲谋.悲情有余 豪气不足——论2009年版电影《花木兰》的改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4):80-83. 被引量:1
-
3欧阳亮.鄂西民歌衬词之文化内涵探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75-77. 被引量:2
-
4王省民,邹晓春.改编在戏剧传播中的价值——从汤显祖对《牡丹亭》改本的批评谈起[J].四川戏剧,2007(5):20-22. 被引量:2
-
5尹经民,黄剑敏,李莉.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J].电影文学,2009(6):139-141. 被引量:2
-
6谭宗燕,付伶俐.浅谈文学名著与电影改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4):22-23. 被引量:1
-
7秦俊香.对21世纪重拍四大古典名著改编剧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0(1):110-114. 被引量:3
-
8赵亚丽.当前文学与影视互动关系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1):57-59. 被引量:4
-
9齐学东.水浒故事现代影视传播探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7-20. 被引量:2
-
10刘毅,王省民.重新建构与艺术碎片化——《牡丹亭》文本的两种建构方式及其差异[J].四川戏剧,2010(4):47-50. 被引量:1
-
1徐大校信箱[J].军事史林,2008,0(9):46-47.
-
2陈怀利.论世情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之关系——兼论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9):69-71. 被引量:1
-
3林燕芳.心情随笔[J].广西烟草,2006,0(3):69-69.
-
4马长山.谁轻谁重(外一则)[J].杂文月刊(文摘版),2013,0(5):52-52.
-
5裴昶.试论周星驰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J].青年文学家,2016,0(11X):169-169.
-
6方克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内容与前景[J].上海文学,1992(1):78-80. 被引量:9
-
7马长山.谁轻谁重(外一则)[J].杂文月刊(文摘版),2012,0(1):54-54.
-
8马长山.谁轻谁重[J].喜剧世界(下),2012(3):57-57.
-
9胡祖信.对悔恨与悲哀的超越——论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的形象及意蕴[J].池州师专学报,2000,14(2):67-69.
-
10刘嫣.论京剧与国粹的从属关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0):273-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