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六)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报告发表的年代数据有考古标本74个,地质标本28个,是1977年9月—1978年5月间测定的。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测定。距今计年均以1950年为起点。以5730年和5570年两种C-14半衰期换算的年代数据同时列出。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
出处
《考古》
1979年第1期89-94,96,共7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公元前
出土
遗址
木炭
标本
编号
考古
北纬
省博物馆
龙山文化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39
同被引文献
258
1
王立新,齐晓光.
龙头山遗址的几个问题[J]
.北方文物,2002(1):15-23.
被引量:19
2
何介钧.
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
.文物,1999(6):4-17.
被引量:74
3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4
钟晓青.
秦安大地湾建筑遗址略析[J]
.文物,2000(5):62-73.
被引量:9
5
朱延平,郭治中,王立新.
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8(9):43-49.
被引量:37
6
朱永刚.
东北青铜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文化区系[J]
.考古学报,1998(2):133-152.
被引量:39
7
杨楠.
中国东北与东南地区古代石构墓葬的比较分析[J]
.考古与文物,1998(5):60-67.
被引量:4
8
方殿春,魏凡.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
.文物,1986(8):1-17.
被引量:220
9
杨虎,朱延平,孔昭宸,杜乃秋.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85(10):865-874.
被引量:149
10
段一平,李莲,徐光辉.
吉林市骚达沟石棺墓整理报告[J]
.考古,1985(10):885-90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4
1
王清.
辽东半岛的獐与古环境变迁[J]
.考古与文物,1999(5):28-34.
被引量:4
2
陈国强,郭志超.
东南越族的形成及与高山族关系[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S1):101-107.
3
韩榕.
试论城子崖类型[J]
.考古学报,1989(2):137-159.
被引量:4
4
瑜琼.
东北地区半月形穿孔石刀研究[J]
.北方文物,1990(1):3-9.
被引量:2
5
吴建民.
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J]
.东南文化,1988(6):16-36.
被引量:38
6
陈铁梅,原思训,高世君,胡艳秋.
安徽省和县和巢县古人类地点的铀系法年代测定和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87,6(3):249-254.
被引量:16
7
陈薇.
木结构作为先进技术和社会意识的选择[J]
.建筑师,2003,0(6):70-88.
被引量:20
8
于世永,朱诚,曲维正.
太湖东岸平原中全新世气候转型事件与新石器文化中断[J]
.地理科学,1999,19(6):549-554.
被引量:32
9
崔建新,周尚哲.
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环境因素[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4):66-76.
被引量:6
10
韩嘉谷.
论第一次到天津入海的古黄河[J]
.中国史研究,1982(3):61-7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
杨石霞,裴树文,邓成龙.
早-中更新世中国古人类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J]
.人类学学报,2021,40(3):436-453.
被引量:5
2
朱彦民.
流经浚县的古黄河[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2):122-132.
被引量:1
3
葛金根.
马家浜文化聚落居址观察[J]
.东方博物,2021(3):60-69.
4
王文轶.
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与形态研究综述[J]
.大连大学学报,2022,43(1):54-59.
5
董为,刘文晖,白炜鹏.
中国境内部分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支序系统学分析及生物年代学推断[J]
.古脊椎动物学报,2020,58(1):67-81.
被引量:2
6
卢佳,胡正义.
长三角绰墩遗址新石器时期以来间歇性连续稻作证据及其成因探讨[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27(5):605-613.
被引量:2
7
何鸿.
新探河姆渡文化系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关系[J]
.南方文物,2001(2):32-41.
被引量:1
8
丁金龙.
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J]
.农业考古,1999(3):44-47.
被引量:3
9
程鹏,宋诚.
试论良渚文化中断的成因及其去向[J]
.东南文化,1999(4):14-21.
被引量:12
10
靳桂云.
龙山文化城子崖类型分期[J]
.北方文物,1994(4):18-27.
被引量:2
1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四)[J]
.考古,1977(3):200-204.
被引量:27
2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八)[J]
.考古,1981(4):363-369.
被引量:11
3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五)[J]
.考古,1978(4):280-287.
被引量:14
4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一七)[J]
.考古,1990(7):663-668.
被引量:8
5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四)[J]
.考古,1997(7):35-38.
被引量:6
6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一四)[J]
.考古,1987(7):653-659.
被引量:6
7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一五)[J]
.考古,1988(7):658-662.
被引量:7
8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一)[J]
.考古,1994(7):662-664.
被引量:8
9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二)[J]
.考古,1995(7):655-659.
10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三)[J]
.考古,1974(5):333-338.
被引量:21
考古
197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