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证据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读了《政法研究》第一、二两期中关于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讨论文章,得到些启发,现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张绥平同志说,所有的诉讼证据都有阶级性。巫宇甦同志则说,有的诉讼证据没有阶级性,有的诉讼证据有阶级性,前者如自然界的物质。
作者
戴福康
出处
《法学研究》
1964年第3期28-29,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w
关键词
证据事实
受害人
斗争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证人
反革命破坏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6
1
孙兴起.
有无阶级性要区别看待[J]
.法学研究,1964(3):29-30.
被引量:1
2
易延友.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省察[J]
.政法论坛,2005,23(3):35-51.
被引量:21
3
崔敏.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4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第46页.
5
[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 李学军 译.漂移的证据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
吴丹红.证人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第8卷)[A].证据学论坛[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7
Peter Murphy (ed), Evidence, Proof, and Facts: A Book of Sour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41.
8
Jeremy Bentham , Rational of Judicial Evidence, Hunt and Clarke (1827 ).
9
James Bradley Thayer, A Preliminary Treatise on Evidence at the Common Law, 1898, p, 264.
10
John Henry Wigmore, A Treatise on the Anglo- American System of Evidence in TriMs at Common Law, 3rd ed, (1940).
引证文献
1
1
吴丹红.
面对中国的证据法学——兼评易延友《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J]
.政法论坛,2006,24(2):105-118.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何邦武.
刑事证据法学知识体系本土建构的历史之维[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5):19-35.
2
吴丹红.
证据法学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样本和中国现实之间[J]
.政法论坛,2006,24(6):17-21.
被引量:1
3
吴丹红.
证据法的批判与建构——边沁的证据法思想及其启示[J]
.环球法律评论,2006,28(6):706-717.
被引量:10
4
万毅,林喜芬,何永军.
刑事证据法的制度转型与研究转向——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线索的分析[J]
.现代法学,2008,30(4):126-140.
被引量:10
5
张显伟,蒋玮玮.
我国诉讼证明标准及其缺陷分析[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4):52-57.
被引量:1
6
吴洪淇.
证据科学的走向:国际视野与中国语境——对证据问题研究领域的初步分析[J]
.证据科学,2009,17(4):484-495.
被引量:8
7
倪娜,李利青.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J]
.西部法学评论,2009(5):31-34.
被引量:1
8
叶惟.
论内地与港澳民商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差异[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228-229.
9
王进喜.
证据科学的两个维度[J]
.政法论坛,2009,27(6):150-158.
被引量:13
10
周洪波,薛培.
“证据学大革命”的歧路——关于裴苍龄教授之实质证据观理论的批评性审思[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7):74-82.
被引量:1
1
毛永春,王樱璇.
从“向自然界开战”到科学发展观[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6):52-53.
2
吴利生,刘荣华.
“三讲”教育是新时期党建的一种好形式[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6):11-12.
3
李德新.
中国共产党应对困难和风险的经验探析[J]
.学习月刊,2010(8):12-14.
4
贺洪波.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
.中外企业家,2013(8S):139-139.
被引量:1
5
胡伟.
浅议证人不配合之对策[J]
.天津检察,2007(5):52-52.
6
王力军.
探讨“醉酒驾驶”犯罪中的证据问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0Z):169-169.
7
温虹青.
论新形势下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7(5):52-55.
被引量:2
8
空盒子的证明难题[J]
.方圆,2011(17):50-50.
9
柯葛壮.
免予起诉问题新论[J]
.法学,1992(6):23-24.
10
万慧.
论我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3):74-76.
法学研究
196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