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若干原始文化年代的讨论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解放以来,广泛开展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实物史料。同时。
作者
安志敏
出处
《考古》
1972年第1期57-59,42,共4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原始文化
甘肃仰韶文化
放射性
资阳人
齐家文化
绝对年代
公元前
测定年代
动物化石
更新世晚期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109
1
刘旻,王运辅,付永旭,张兴龙.
简论贵州高原史前时代的骨角铲、锥系统[J]
.南方文物,2019(5):210-219.
被引量:3
2
安志敏.
“干兰”式建筑的考古研究[J]
.考古学报,1963(2):65-85.
被引量:28
3
石兴邦.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J]
.考古,1959(10):566-570.
被引量:43
4
安志敏.
青海的古代文化[J]
.考古,1959(7):375-383.
被引量:23
5
梅福根.
江苏吴兴邱城遗址发掘简介[J]
.考古,1959(9).
被引量:28
6
饶惠元.
清江遗址的文化分析[J]
.考古学报,1959(3):37-51.
被引量:9
7
蒋缵初.
关于江苏的原始文化遗址[J]
.考古学报,1959(4):35-45.
被引量:9
8
唐云明.
試談有关河北仰韶文化中的一些問題[J]
.考古,1964(9):462-467.
被引量:13
9
The Quaternary Section of the Chengtu Institute of Geology.
资阳人化石地层时代问题的商榷[J]
.考古学报,1974(2):111-124.
被引量:4
10
安志敏.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的主要成就[J]
.文物,1959(10):19-2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6
1
安志敏.
略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问题[J]
.考古,1972(6):35-44.
被引量:37
2
李炎贤.
华南旧石器时代的相对年代[J]
.人类学学报,1982,1(2):160-168.
被引量:6
3
高星.
元谋人”的年龄及相关的年代问题讨论[J]
.人类学学报,2015,34(4):442-450.
被引量:9
4
王学深.
民国时期瑞典汉学家潘古仁其人及护照藏品考释[J]
.档案,2020(7):34-38.
被引量:1
5
吴秀杰,严毅.
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内部解剖结构[J]
.人类学学报,2020,39(4):511-520.
被引量:4
6
张乐,吴秀杰,张双权.
四川资阳人遗址出土的骨锥[J]
.人类学学报,2023,42(1):1-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杨石霞,裴树文,邓成龙.
早-中更新世中国古人类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J]
.人类学学报,2021,40(3):436-453.
被引量:5
2
陆莹,孙雪峰,王社江,鹿化煜.
早、中更新世中国古人类年代序列与区域演化特征[J]
.人类学学报,2021,40(3):411-426.
被引量:5
3
葛俊逸,邓成龙,邵庆丰,裴树文,唐锐枰,涂华,高星.
中国古人类遗址年代学的研究进展与问题[J]
.人类学学报,2021,40(3):393-410.
被引量:7
4
吴卫红,辛宇.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
.南方文物,2023(1):28-41.
5
熊喜.
赫章可乐“套头葬”略论[J]
.广州文博,2023(1):109-122.
6
张敏.
简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文化系统”[J]
.南方文物,2012(2):43-52.
被引量:6
7
陈洪海,格桑本,李国林.
试论宗日遗址的文化性质[J]
.考古,1998(5):15-26.
被引量:45
8
汪济英,牟永抗.
关于吴兴钱山漾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80(4):353-358.
被引量:17
9
梁星彭.
关中仰韶文化的几个问题[J]
.考古,1979(3):260-268.
被引量:14
10
朱江.
关于“青莲岗遗址”和“青莲岗文化”问题[J]
.考古,1977(3):189-192.
被引量:5
1
毛主席语录[J]
.文物,1975(6):4-4.
2
安志敏.
青海的古代文化[J]
.考古,1959(7):375-383.
被引量:23
3
何德亮.
山东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考古学观察[J]
.华夏考古,1996(3):80-87.
被引量:8
4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5
考古簡訊[J]
.考古,1956(6):54-81.
6
安志敏.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J]
.考古,1959(10):559-565.
被引量:66
7
赵清.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炊器之演变[J]
.中原文物,1988(1):54-60.
被引量:2
8
钟侃.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J]
.文物,1978(8):54-59.
被引量:7
9
黄振富.
贾兰坡和资阳人[J]
.文史杂志,2001(6):31-31.
10
阮新梅,张玉玲.
从盘龙砚说起[J]
.中原文物,1997(4):108-109.
考古
197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